王際真的魯迅譯介

魯迅去世之前,他的名字和作品就開始在英語世界傳播開來,此後則更加興旺發達。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王際真(Chi-Chen Wang)是一位重要人物。

1939年,王際真撰寫的《魯迅年譜》(Lusin:a Chronological Record)是英語世界第一份魯迅年譜。1941年,王際真翻譯的《阿Q及其他——魯迅小說選集》(Ah Q and Others:Selected Stories of Lusin)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則是英語世界最早的魯迅小說專集。然而遺憾的是,關於王際真譯介魯迅的重大貢獻,國內學者至今尚無專文予以討論,這一局面顯然不宜再繼續下去了。

王際真1899年生於山東省桓台縣,其父王寀廷是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進士。1910年,11歲的王際真進入清華附中學習,畢業後考入清華學堂,1921年畢業。1922年王際真赴美國留學,先在威斯康辛大學念本科,1924—192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哥大畢業後,王際真本想回國就業,但由於種種原因,他滯留在美國靠賣文為生。1928年,由於在雜志和報紙上的文章廣受好評,王際真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聘請為東方部的正式職員。1929年,王際真節譯的《紅樓夢》出版後好評如潮,時任哥大東亞研究所主任的富路特(L.C.Goodrich)激賞之余,立即邀請王際真到哥大任教。此後王際真一直在哥大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直到1965年退休。2001年,王際真在紐約去世。

王際真畢生致力於將中國文學介紹給西方。在古代文學中,他最喜歡《紅樓夢》(1958年又再次翻譯);在現代作家中,他最推崇魯迅。

1939年1月,王際真編寫的《魯迅年譜》發表在位於紐約的中國學社(China Institute)的通訊(Bulletin)上。王際真說他之所以采用年譜的形式,固然是想讓西方讀者知道中國的年譜是怎麽一回事,更主要的還是因為資料的缺乏,而年譜是利用現有材料的最簡便可行的方法。當然,在材料缺乏的情況下還要編這個年譜,還是出於王際真對於魯迅的敬仰,也是他對魯迅去世的一種紀念。根據王際真自己的交代,他編寫年譜利用的材料主要是魯迅本人的作品和周作人發表在《宇宙風》上的兩篇紀念文章:《關於魯迅》和《關於魯迅之二》(1936年11月—12月)。

年譜將魯迅的一生分為9個時期:青少年時期、南京求學時期、日本時期、辛亥前後、北京前期、北京後期、廈門廣州時期、上海時期、最後的日子。在這9個時期之內王際真逐年介紹了魯迅的活動,並就他的創作和思想作出簡短的評論。應當說,這些評論中頗不乏洞見。如在1918年條下介紹過《狂人日記》的主要內容後,接著寫道:“這篇小說可能是斯威夫特將人說成是最卑劣頑固的動物之後,對於人類社會最猛烈的攻擊。……它對於了解魯迅的性格是最為重要的文獻之一。有人說,一個人攻擊人類的弱點越是猛烈,他越是對人類充滿信心。也許這已經是陳詞濫調,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重說一遍,因為還是有人不這麽認為,他們還是把那些在大庭廣眾之下滿口仁義道德,而私下裏無情吞噬自己同胞的人奉為他們的領袖和恩主。魯迅對於同胞的尖銳批評是出自對他們的愛。”這確實道出了魯迅的特色之一,在魯迅身上,辣手著文章和鐵肩擔道義兩者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除了評論,王際真還在幾處介紹了魯迅作品已有的英文譯本,為感興趣的西方讀者提供進一步閱讀的線索。比如在1921年條下介紹完《阿Q正傳》之後,接著寫道:“這篇小說目前已有3個英譯本。第一個是梁社乾的譯本,192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英文題目是The True Story of Ah Q,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刪節的完整的譯本。第二個譯本是根據敬隱漁的法文譯本轉譯的,收在1931年日晷出版社(Dial Press)出版的《〈阿Q正傳〉和其他現代中國小說》(The Tragedy of Ah Qui and Other Modern Chinese Stories)一書中,這個譯本沒有翻譯第一章。第三個譯本是我本人的,分3期連載在《今日中國》(China Today)雜志1935年11月號至1936年1月號上。”《阿Q正傳》是王際真翻譯的第一篇魯迅小說,此後他又翻譯了多篇,並於1941年結集出版。

王際真編寫年譜的時候,抗日戰爭正處於相持階段。王際真雖然遠在美國,但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命運,他在編年正文之前的導論中寫道:“中國對日宣戰的決定雖然是政府做出的,但如果中國還是由阿Q精神主導,那麽中國也不能夠堅持抵抗這麽久。即使阿Q未死,阿Q精神也不再是中國精神的主導。相反的,中國現在由一種新精神主導著,這種精神便是自由與勇氣;中國由一種新的信仰主導著,這便是:與其在屈辱中活著,不如在反抗中死去。而魯迅在這一轉變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這裏雖然是聯系當下借題發揮,但無疑表現了王際真對於祖國的信心和對於魯迅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