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2/3頁)

這位孔門弟子激動莫名,一時間忘了禮儀,沖動地想要入殿去參見趙侯,卻不防被腳邊的案幾絆倒,弄出了極大的響動,殿門口的羽林侍衛以為他要圖謀不軌,立刻撲過來將他攔下,按住手臂押下去了……

被拽離大殿後,子張才知道自己失態了,氣惱之余,也不由回味著那首詩,念叨道:“夫子啊夫子,你尋明君尋了一輩子,卻為何要南轅北轍,錯過了趙侯?”

和他在楚國時的看法一致,趙侯之勢已成,晉國的霸業被他繼承,並發揚光大,隨著他的影響力進一步輻射到整個中原,或許趙國就是這季世的終結者,一切私學門派,日後都必須在這個新秩序下求生存,孔門也不例外。

這次來黃池,子張覺得自己收獲極大,他認定,自己已經找到了孔門的未來……

羽林侍衛們發現這個行蹤可疑的賓客突然笑了起來:

“六百年前,有周公改制,確立了周禮;六百年後,禮崩樂壞,又有趙侯崛起冀土,讓天下一陣大亂,今又重新安定下來……這其中冥冥中必有神意,夫子期待了半生的周公之治,或許會被趙侯以不一樣的方式實現,曾經郁郁乎文哉的周,或許能在趙侯的輔佐下重現生機……”

……

因為孔子在教學過程中對周公的推崇,子張下意識地認為,趙無恤要效仿的,是那位矜矜業業輔佐成王,無怨無悔地歸政天子的周公,然而他這麽想,堂上的劉公卻不這想。

劉承是周的公卿,對那段王朝隱秘往事再清楚不過。

在公開的典籍裏,周公是一位完人,對父親孝順,對兄弟恭悌,哥哥周武王病重時,他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抵押,在宗廟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之靈祈禱,表示小子旦多才多藝,會更好地侍奉鬼神,願意替代武王去侍奉先祖……念完祝文後,周公把冊文收進金匱中密封,告誡巫祝不許泄露。

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成王當時還在繈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看不起這個幼主,於是就替成王主持國家大權,史稱“周公攝政”。

在周的史書裏,周公對邦國、對成王簡直好得沒話說。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裏,對河神祈禱說:“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麽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吧。”禱告完後,他又把祝告冊文藏在金匱中。

周公輔政七年,大封諸姬,又平定了東方的動亂,這時候,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無怨無悔。這時候,有人在成王面前說周公曾有意篡位,成王頓時心生懷疑,開始疏遠周公。周公為了避嫌,逃到楚地。

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了那個金匱,裏面是周公的兩份禱辭,於是成王感動得眼淚直流,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劇幕以叔侄盡棄前嫌,皆大歡喜收場。

然而卻沒有人關心,這之後周公尚在人世,為何在政壇上銷聲匿跡,反倒是和他年紀相仿的召公越發活躍起來,老邁的太公望也在東方意氣風發,唯有周公郁郁而終……

那麽,事實是怎樣的呢?

在王子朝之亂時,周的府庫被燒毀,一大批機密文書流落出來,被劉氏收集保存,故而劉承也有幸看到了一部分。

說出來怕嚇到旁人,劉承至今記得,看到那句話時他內心無以言表的驚恐!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

原來周公不僅是攝天子之政,還攝了天子之位,悍然稱王。

如此說來,管、蔡二叔以周公篡位為由起兵“勤王”,豈不是確有其事了?

如此說來,太公望和召公曾經懷疑周公的用心,也不算無中生有了?

周公歸政於成王,成王封周公諸子為諸侯,又讓魯國享有天子規格的儀仗和祭祀,這之後,又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博弈和妥協?

劉承膽子小,不敢再讀下去,再度將那機密的記載給扔回府庫。

但類似的典籍並不少,已經在王子朝之亂裏流散出去,一部分到了楚國,更有一部分被趙國臨漳學宮所獲。聽說萇弘還在學宮裏主持過一場探討“周公是否稱王”的辯論,想必趙侯也知道此事吧。

所以,趙無恤究竟是想做那個光明磊落,攝政歸王的周公呢?還是想做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甚至占據王位的“周公”呢?

劉承不敢再想下去了,趙侯已得伯主之位,其威勢不僅蓋過了齊桓晉文,連周公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齊國已經被分割,秦國鄭國都受到重創,韓氏東遷,周的三面被趙國包圍,大軍隨時可以開進來。

可以這麽說,諸侯存滅,周室安危,只在趙無恤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