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句話擲地有聲,如同落入魚塘的一塊巨石,驚起了滿天浪花。

秦伯手裏的金擊打歪了,砸到了腳踝上,卻又不敢呼痛,只能嘶嘶哀鳴。

淄川伯一口氣剛吹進笙管裏,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死,漲紅了臉咳嗽不已。

太宰伯嚭鼓瑟的手也不知不覺停下來了,面露驚懼。旁聽的劉公也面色慘白,幾乎無法在榻上坐穩,晃了兩晃。

大家都是貴族,打小就在詩書的環境裏耳渲目染,又豈會聽不懂這“天下歸心”要表達的意思?

唯有那位聽不懂詩中真意的巴國武士,依然在前歌後舞,躍動不止,過了半晌才發現殿內眾人仿佛被定身了一般,才停止舞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諸侯在震撼驚懼,趙臣在為主公的大志細細品味,一時間忘了說話,故而殿內竟出奇的寂靜。

“大善!”

靜了半晌,還是殿外的陪坐席上傳來一聲叫好,還有人站起試圖進來,卻被警惕的羽林侍衛呵斥著按倒在地,嘈雜聲陸續傳來,但很快又恢復了秩序……

殿內眾人這才醒悟過來,喝彩的喝彩,逢迎的逢迎,趙臣們是發自內心的贊嘆,諸侯們眼中卻多了些憂患,唯獨子貢和公西赤對視一眼,有些擔心地朝殿外看去。

那一聲突兀的叫好,聽著怎麽這麽耳熟啊……

……

原來,那個試圖走進來卻被人按倒在地拖走的莽撞人,正是子張。

方才,距離趙侯賦詩處並不算遠的子張,已經被這首詩吸引了注意力,起初,裏面的意思還有些曖昧不明,但聽到後面時,一切都水落石出。

“原來此詩是為求賢而作啊!”

子張恍然大悟,在理解了這個主旨以後,之前那些模糊不清的比喻就一下子通了:趙侯不愁別的,愁的正是天下板蕩,民不聊生,愁的是手下士人不夠。他無日無夜不希望能有賢才主動來投,助自己建功立業,只要他們能歸趙國,趙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

之後,趙侯又繼續以明月比喻賢士,以明月不可掇比喻人才難得。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表達對他們前途的關切。勸誡他們,不要三心二意了,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形勢一片大好的趙國來。

至於最後兩句,子張是清楚的,當年,周公曾經對自己的兒子魯侯伯禽耳提面命,自述道:“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攝政,真是為了宗周社稷嘔心瀝血,他寫了一篇《多士》,希望殷商以及諸侯的貴族們能為他效力,為了接待天下賢才,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

現如今,趙侯作為九命侯伯,其地位威勢與周公旦相差無幾,但他的驕傲只對諸侯們而言,對於列國士人,趙無恤依然願意效仿周公,頃心相迎!

他這相當於在昭告天下:我趙無恤最期待的不是滿堂貴族,而是有才的士人,在趙侯心裏,諸侯不貴,賢士最貴!

通過一首不算長的新詩,就把這些復雜的感情,以似斷似續,低廻沉郁的曲調表達了出來,真的是詩以言志啊!

子張心裏,只剩下了佩服,佩服的不僅是這詩的典雅動聽,更佩服的是其中的氣度胸襟。

最初時的深沉憂嘆,已滌蕩殆盡,變成了積極進取,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這種情懷也感染了子張。

啪!子張不顧旁邊人詫異的目光,激動得拍著案幾站了起來。

他有種感覺,這首詩,簡直是為他,為孔門諸士,乃至於類似處境的窮士們而作的。趙侯把他們郁郁不得志時猶豫仿徨的處境與心情,說得淋漓盡致。然而身為上位者,趙侯卻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他們的關心和同情……

而且,這並不是趙侯第一次求才,他還未成為諸侯前,就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等,這也是諸多孔門弟子不顧夫子與趙反目,甘願投效的原因。

趙侯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這樣的他,與子張之前在楚國時聽過的種種傳聞、中傷都不一樣!

哪怕那些弑君、娶姐、屠兄的事情都是真的,子張也覺得無所謂了。衛靈公如此荒唐,夫子都認為他是當世君主裏比較好的呢!齊桓公姑姊妹七人不嫁,留著自用,夫子卻盛贊他的霸業,說他“正而不譎”呢!

在子張心裏,私德有虧,大德無虧,一樣能成為明主!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我現在知道,趙侯為何能成就今日的霸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