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3/3頁)

樂靈子雖然出身名門,卻也不能免俗,一樣要在另一處演練,到時候晉國乃至於外國賓客前來觀禮,若是程序做錯了弄差了,趙氏和樂氏臉面可沒處擱。

可第二日傍晚時,趙鞅卻又差近臣楊因來喚他過去。

楊因年近四旬,白面短須,一看那對眼睛就知道是個聰明人。

他也是個奇人,本是楊邑人,是個朝三暮四而又不得志的家夥:在故鄉,三次被人驅逐;事主君,五次遭到貶棄——後來聽說趙氏招賢,便又來投靠趙鞅。

趙無恤聽人說,當時趙鞅正在用餐,一聽說楊因的履歷,竟然如獲至寶,罷食而慨嘆,就要出去迎接。

他的左右群臣進言道:“三次被鄉人驅逐,可見這個楊因不容於眾;五次背離主君,說明他不是個忠臣。主君何以對他如此敬重?”

趙鞅解釋:“汝等不知道,凡是美女,一定會為醜婦所仇視;盛德之士,一定會為亂世所疏遠;正直之人,一定會為那些奸邪之徒所憎惡。楊因被鄉人驅逐,是因為他的才幹不容於眾,五次背離主君,是因為他們不能重用,這不是讓寶劍蒙塵麽?”

說罷,出門迎進楊因,將他當成上賓來奉養,這個楊因也感念知遇之恩,跟在趙鞅身邊,為他將碩大趙氏的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不拘一格用人才方面,趙無恤也對老爹佩服不已,就和孔子說過的那句話一樣:“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一個人為周圍的人們所喜歡還是厭惡,並不一定能夠作為鑒定他品質高下、才幹優劣的準繩。

總之,是騾子是馬,還是得拉出去遛一遛才知道。

所以趙無恤對這位楊因還是有幾分禮遇的,與他見禮後一問才知,原來是有賓客到了,趙鞅喚他一同去見見。

無恤不由大奇,究竟是什麽人,竟能受到趙鞅如此重視?

楊因對趙無恤和對趙鞅一樣恭敬,他低聲說道:“是邯鄲氏的家主,趙午來了!”

趙無恤頓時嚴肅了起來,匆匆往溫縣廟堂走,一邊想著關於邯鄲氏的事情。

邯鄲氏是趙氏小宗,百年前幫助趙宣子在桃園擊殺晉靈公的趙穿後代。他們在下宮之難裏逃過一劫,如今子嗣旺盛,坐擁邯鄲、寒氏、乾侯、戲陽四個萬戶縣,有人口二十余萬,徒萬人,除了晉國六卿外,大夫中就數邯鄲氏實力最強!

早些年邯鄲還忠於趙氏時,趙氏興旺發達,可一旦血緣關系淡薄,邯鄲開始投靠範、中行後,趙氏在太行以東便猶如斷了一臂。

趙無恤與邯鄲氏的兒子邯鄲稷有過節,為了治服這家桀驁不馴的小宗,他和趙鞅想了許多手段,在利用對齊戰爭的大勝,成功從晉侯處要回對邯鄲的宗法管轄權後,趙鞅便一直逼迫邯鄲攻衛,讓兩者相互削弱。如此一來,則邯鄲氏的兵卒疲於奔命,從而減少他們的力量。

這種方式顯然是有效的,趙無恤剛進殿門,就見到一個穿緇衣,戴大夫之冠的中年人匍匐在地,朝趙鞅稽首臣服,口中還大聲說道:“邯鄲敢不唯大宗之命是從?弟願將去歲從衛國掠來的五百戶工匠拱手奉獻給兄長,這就讓讓他們遷到晉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