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2/2頁)

“善哉!”話未說完,趙無恤卻一拊掌,笑道:“夫子說的好,既然君臣之義,上下尊卑是如此的容易混淆黑白是非,我想還是按照民意來決定義與不義的好。三桓和我對民眾孰好孰壞,一目了然,三桓和我誰才能撐起魯國的脊梁,面對齊、吳等大國逼壓守住魯人利益,也一目了然。如此,我伐三桓,是以賢臣伐屍位素餐者,我既是正義!”

……

孔丘徹底說不出話來了,他陷入了趙無恤的詭辯中。

今日最受打擊的,不是苦心經營數月的墮四都宰濟水河畔一夕潰敗,而是他一直以來信奉的理念被趙無恤捅開了一個巨大的漏洞。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孔子啞然發現,繞了一圈回來後,他對趙無恤的指責竟變得蒼白無力起來。反倒是趙無恤的一席話聽上去極有道理,周武王以臣伐君,尚且被世人贊頌,而趙無恤,尚未到那種程度,而且他的確是愛民的……

不,不對不對,這還是不對,對於孔丘來說,他追求結果,但過程也要一絲不苟,不能混入分毫的不純,所以才能拒絕各種任命,熬了幾十年才從政。

他咬著牙,發起了最後的掙紮:“我聽說司寇在宋國扶持司城樂氏和公女南子,宋國之政泰半已入趙氏之手。我還知道司寇的目的,無非是要得到魯國之政,借此得到晉國器重。我也相信司寇愛民如子,然而,政者,正也,司寇帥以不正,孰敢正?得位不正,雖令不從……”

趙無恤惋惜地說道:“我和夫子注定是不一樣的,我相信勝利者得到正義,我只看結果,卻無論過程。不管有多少流言蜚語,不管輿情洶洶,我行得直,便坐得正,曲阜朝堂裏的前三席位,我坐定了!”

兩人的分歧如同巨大的溝壑,橫亙在他們中間,但孔丘現在也顧不得理念之爭了,他知道,這是挽救魯國舊制,挽救周禮的最後機會……

他起身揮袖道:“狂妄!你還未抵定勝局!勝負尤未可知。”

趙無恤擡眼看著高大而固執的老者:“是麽?”

“季氏和孟氏已經走脫,曲阜堅城難下,魯國一旦大亂,動輒經年累月,受苦的依然是民眾。不如就此罷手,消弭武備,推行周禮,我願意上書國君,將濟水以西實封之,還能讓你取代叔孫,成為卿,成為……大司寇!季氏已經年近半百,孟氏年紀也不小了,只要耐心等待,十年二十年內,必定能升任執政,何如?”

孔子話語誠懇,目光殷切,兩年前,他一無所有,連唯一的中都邑也被人破了外郭,他只能和兩名心愛的弟子趕著牛車,去費邑勸說公山不狃。所有人都以為公山氏和季孫斯矛盾無法調和,但在孔丘的一番微言大義的勸說下,他們竟然真能化幹戈為玉帛。

也許今天,他也能創造同樣的奇跡?

但趙無恤的回答卻打碎了他的期盼。

“惜哉,夫子,若你早一個月前提出,我或許也能接受,但現如今卻不可能了,因為我必勝!”

他雖然不認同孔子的理念,但還是十分敬重眼前的老者,甚至能以師長之禮相待。

但權力的遊戲裏只有輸家和贏家,他不會再對孔子讓步!

孔子感覺自己的退讓卻踩到了萬丈懸崖邊,他語速急切地說道:“季氏和孟氏合起來還有近萬大軍……他們還是名正言順的卿,執政……”

趙無恤手指蘸了蘸酒水,在案幾上畫起了地圖:“孟氏逃亡郕邑,孟孫何忌才幹平平,離開了家宰就沒有反擊的膽量和本事,我只需一支千人的偏師便能叫他龜縮城邑,動憚不得,此人不足為慮。至於季氏……”

他又一次開始挑戰孔夫子的底線:“夫子還記得我說過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麽?你恐怕還不知道,就在三桓趕來濟水與我交戰的同時,費邑公山不狃已叛!他將會帶著數千費人進攻曲阜,季孫斯回去若快,剛好能撞上!若慢了幾步……兵卒空虛的曲阜,恐怕就要被公山氏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