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3/4頁)

所以小項橐還是看出了幾分不妥,他喃喃自語道:“怎麽感覺有幾句中間像是缺了幾行似的?”

……

完成運送鹽、糧事項,交割完春季的收支後,子貢小心地詢問道:“宗周的國學有小學、大學之分,不知司寇的育才之校裏有沒有大學?”

無恤瞧了他一眼,自然之道子貢作為勢力裏的孔門弟子之首,這句話當然不是隨便問問的。

但他希望子貢能在商言商,不要攙和進這淌渾水裏來,於是他便笑道:“暫無,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化是見效最慢的,放眼西魯,早年的鄉學基本都名存實亡,所以只能從最基礎的開始,等過上三五年,培育出一批年輕人再說其他。”

其實趙無恤有話沒說全,在他和張孟談的謀劃下,大學肯定是要辦的。因為官學的目的很明確,弟子們是為了將來能入仕當官,沒有私學摻雜了那麽多理想和學術。但光靠小學教授的這些基礎知識,只能培養出低級的邑吏,卻不能有更高一級的人才。

所以在他的設想中:“國人之子十歲入小學,學四科。長於騎射、五兵者十五歲可入值黑衣,不欲參軍者十五歲學於大學,稱之為俊士。俊士行冠後受考察,的確有才幹者可以為吏,表現優異者再由吏轉為官。”

春秋之時,官與吏還沒有後世那麽涇渭分明,孔子從區區小吏混到大宗伯、中大夫,走的也是這樣的歷程。

這是在仿照宗周時已經有雛形的薦舉制度,但是,經過層層篩選,真正能進入大學的國人子弟,畢竟是少數,但卻也是和士人崛起一同打破血緣宗法世襲的重要武器!而且趙無恤打算讓文臣武將的分家早些來臨了,畢竟隨著發展,需要專業化的官僚,出將入相也容易造就六卿這種擅權的臣子。

大學中的弟子分兩部分,小學畢業的俊士,亦或是的確有才幹的外來遊士。在科目上,趙無恤還是以經世致用為主,認為他們可以學習量入為出、起草文書、訴訟、律法等,當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停。

但問題在於,西魯律法漏洞極大,太過簡陋了,他還在想要不要求趙鞅借擅長制定律令的鄧析來這兒一趟。

這也是他現在不對子貢說破此事的原因,孔門之人對鄧析,可是懷有很大敵意的……

因為時代和錢糧有限,官學暫時只對國人和軍吏子弟開放,但庶民、野人甚至於氓隸也不是沒有上升的空間。

趙無恤一直相信一句話,社會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所以此外還有農、工、醫等三個特殊的“學校”,皆有專精,與官學屬於不同的系統,但學有所成後都有可能為吏為官。

“學而優則仕!”這是讓無數人激動不已的口號,而且這個比例比後世的察舉、科舉可大多了,趙無恤也發誓,總有一天,一定要做到有教無類!雖然那可能是幾十年後才做得到的事情了。

至於讓妾室伯羋關照的那些孤女,她們雖然修習紡織家政,聰慧者甚至能教予禮樂書數,但趙無恤為了避免刺激古人,暫且不搞女校這東西出來了。

對了,還有被趙無恤收養的“羽林孤兒”。

那五十多孤獨園的少年已經被聚攏起來,教習五兵騎射,趙無恤希望,五年,甚至是十年後,他們能成長為羽林鐵軍!

……

收起對未來的憧憬,趙無恤又詢問子貢道:“我聽聞柳下跖在大河之上掀起了好大風浪,連陳氏運送銅錫的大船也給劫了,還運了五百斤青銅來西魯,不知道何時能到?”

子貢一怔,沉吟了片刻。

盜跖,也是子貢心裏的一個疙瘩,孔門弟子是不會原諒此人的,但他是個聰明人,所以能忍著與其共事。而且不得不承認,盜跖在幫助西魯反擊齊國的貨殖戰爭上出力頗多。

至於私掠是否太過分……戰爭尚未結束,何況是齊人禁鹽在先,他和趙無恤只是合理反擊而已。至於那些被殃及的商賈,只怪他們倒黴了,他端木賜能揚人之美,卻不能匿人之惡,以直報怨的心理極強。

於是子貢說道:“從大河到陶丘要走陸路,然後才能順流而下,應該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

本來說好兩鼓青銅裏,盜跖自己可以分三成,但他很聰明,將自己那一份也送回來讓趙無恤分配發落,趙無恤最後也得示之以不疑,換成錢帛補償他。

趙無恤也在思量,運回六成的話,也足足有六百斤之多,用來做什麽呢?鑄鼎簋等禮器?他才沒那麽傻,亦或是鑄上十多萬枚醞釀已久的新錢幣?畢竟魯國的貝幣他是越看越不順眼,而在西魯流行最廣的齊刀是敵國的貨幣,也得隨時放著齊國開始玩高級經濟制裁,狠狠殺他們一刀。

正當他思量的時候,卻聽到外面傳來通報聲,隨後虞喜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