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2頁)

所以吸取過去教訓,孟孫何忌覺得,此事應該謹慎處理才對。趙無恤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強大,強大到無法悍然出兵輕動的程度,他可不願意充當出頭鳥,讓季氏乘機削弱自己。

和以往無數次朝議一樣,三桓各懷心思,居然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意見,讓魯侯頭疼不已。

最後,還是孔子出面請命。

“事情當不至於此,此番與齊人作戰,趙小司寇畢竟立有大功,雖有小過,但功過相抵,不可輕易斥責。就和當年投入秦國的士會一樣,無論他在魯國怎樣,最後總是要歸國的,這是他一直承諾的事情,到時候西魯各邑,除了廩丘和甄地情況特殊,可以再商議外,其余總要歸還魯國的。不如就請大司徒、大司空與下臣前往西鄙,一來與晉國中軍佐相會,二來也能坐下商議,解決須句,乃至於西魯之事,何如?”

……

一月初,冰雪消融,萬物始輝。

在醫扁鵲帶著草創的春秋紅十字會“靈鵲”進入後,須句邑的傷寒得到緩解。在趙無恤帶來的兵卒協助下,剛剛驅逐了大夫的須句秩序井然,無論是施藥、施粥還是隔離,都有條不紊地展開。

讓趙無恤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部分民眾認為,有賢明的司寇大人割發為祭,一定能喂飽鬼神,傷寒可不用藥而自愈。

趙無恤只能親自上陣,和“靈鵲”們如此宣傳:“得病的原因足足有百門之多,主要是寒暑失調和勞苦過度,敬鬼神只能閉其一門,並不能完全防止疾病的侵入。”

在用這種說辭說服將信將疑的須句眾人喝下苦澀的麻黃、桂枝藥湯後,趙無恤眼見這裏局面得到控制,留下軍吏守備,又馬不停蹄回到了廩丘。

呆了一個多月,五千趙兵和五千齊國俘虜就已經將秦邑吃空了,不得不分開就食,無恤讓須句承擔兩千,其余各邑也分兵駐防。趙鞅也把大本營遷到了廩丘,此地往北往西都很方便,齊衛如今恐怕無力興兵了,但不可不防。

從疫區回來的人也要隔離,在結束了三天隔離時間後,再見到趙鞅時,無恤便得到了他的誇獎。

“須句的事你做的不錯,一來割發代祭,收得此處民心;二來裝作私憤,讓須句大夫在此邑名望掃地,他日後就算再想歸來,恐怕也會被國人鄙夷;三來經由此事讓魯人明白,趙氏不可輕辱之!”

在堂堂霸國次卿趙鞅看來,對付魯國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蝦米,需要太多手段?晉國的對策一向簡單粗暴,對待不服的諸侯,管你正卿次卿,直接一巴掌掄過去,看你心服不心服,平丘之會時,叔向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此,即使想要對魯國做點無道之事,天下誰又能阻止?晉國這條老牛雖然瘦了,可壓在魯國這頭小豬身上,難道怕小豬不死?”

齊魯各國頓時嚇得屁滾尿流,紛紛前來蒞盟,那時候還只是個趙氏庶子的趙鞅見證了晉國霸業之盛,除了膽大嘴滑的鄭子產能和晉卿們討價還價,誰敢說半個不字?

可如今時代不同的,晉國霸業已衰,唯獨趙鞅在外奔波。與魯人相處,他居然還要忍氣吞聲,看著兒子被人占便宜。

對此次與齊國為敵,魯國三卿的表現,趙鞅是極為不滿的。陽虎在時,尚能對齊國打上一兩次漂亮的反擊戰,牽制齊人的行軍,可現如今,三桓居然未派一兵一卒參戰,光憑趙兵打贏了戰爭,魯侯和三卿又遲遲不來拜見祝賀,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好在魯人一如既往的識時務,這不,剛開春,他們就派使者上路了。大司徒季孫斯,大司空孟孫何忌親自帶隊,前來犒勞趙兵,感謝他們打跑了齊人,保護了魯國。

同來的,還有魯侯借口要權職匹配,升任為大宗伯、中大夫的孔丘!

“孔子要來了?”這消息是昨日才接到的,所以無恤也是剛剛知曉。

趙鞅撫須笑道:“來得正好,我正想與他見見,平日聽竇犨與子貢誇贊,說丘是什麽魯國大賢,其學識德行譬如江海;又聽陽虎中傷,認為他是個虛偽的假仁假義之人,如今終於得見真容了。”

無恤笑道:“陽子之言不可當真,他之前也覺得小子是虛偽之人。”

他心裏卻暗自咋舌,趙鞅和孔子在歷史上雖然素未謀面,卻隔著大河相看兩厭。趙鞅想殺孔子而後快,而孔子也變得逢趙必黑,在差點被誘殺後,周遊列國就是不去投奔趙氏,一堆弟子全站在趙氏對立面。

如今因為無恤的存在,歷史似乎有了改變,這對潛在的冤家死對頭,居然真要碰面了!

不知道接下來會是修羅場,還是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