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2/2頁)

夫子的意思,子貢明白。他開宗立派,收徒講學,是為了培養出一批以成為肉食者作為目標,在上位而施禮樂,垂拱而治的士大夫,而不是教出一個只知道農稼和菜圃技術的下層老農。

但趙氏君子卻不一樣,他對農稼極為重視,已經到了親力親為,動手指點改造農具的程度,而且計吏、農夫、百工、兵卒在其領邑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真的需要這樣麽?走出鑄房後,子貢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君子對百工農稼之事,何必親自過問,以禮樂教化民眾,垂拱而治不就可以了?”

趙無恤微微笑道:“子貢之問,我的數科老師計先生也曾問過,子貢可知道我是如何回答的?”

子貢籠著寬袖微微行禮道:“不知,敢請君子相告。”

他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關系到他在夫子處所受的教育,以及思考的方式。

趙無恤回答道:“我曾聞,子貢的夫子極其推崇管夷吾與鄭子產,可有此事?”

子貢自然知道,他當年向夫子請教學問時,頗有些看不起管仲。他認為齊桓公殺公子糾,管仲不能追隨主君而死也就罷了,卻又投靠殺主的齊桓公,為其相邦,非仁者也。

但他這番見解,卻被夫子訓了一通。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而鄭子產,更是夫子年輕時最崇拜的人,在子產為政時,夫子多次在魯國贊揚他,在他去世時,更感慨道:“惜哉,古之遺愛也!”

當時夫子之言,振聾發聵,如今,趙氏君子又有什麽新奇的見解呢?

趙無恤侃侃而談道:“孔子雖然推崇管子、子產,是推崇尊王攘夷的功績和仁愛之心,你們師徒的施政理念,我可以領會,就是站在肉食者的角度,想從上至下,以禮樂教化萬民。”

子貢默認了這種說法。

“但我治理領邑,著手點卻有所不同,我在泮宮收藏室中翻閱管仲、子產言辭,學到的不只是尊王攘夷和仁德之政,還有他們的治國之法,那種從下而至於上的道路。”

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麽?子貢心中微動,追問道:“君子想如何從下而至於上?”

趙無恤指著在他治理大半年後,逐步溫飽小康的成邑,說出了一句讓子貢永生難忘的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