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未竣工的考古學重鎮(第2/6頁)

那之前,中國境內無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進行的考古挖掘,遺址發掘都采用按照深度來劃分地層的方法,缺少科學性。殷墟的首次發掘由董作賓主持,目標在於探求甲骨,他提出了“殷墟淹沒說”。第二、三次發掘,即由李濟主持。他也贊同董作賓的觀點,誤判地上文化層是由洪水淤積而成。夏鼐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記中寫道:“下午至李先生處……談話中,我露出不滿意小屯發掘的方法,李先生仰臥著,兩眼直瞪著天花板,說:‘小屯發掘的時候,我們什麽都不知道,只好亂挖。’又嘆氣說:‘後世知我者其小屯乎!罪我者其小屯乎!’”1這在當時情有可原。張光直曾指出,1928年的時候,全世界田野考古的水平都不夠高。當時英國人在印度搞發掘,仍是一大堆人站在探方裏。梁思永在美國西南部搞過發掘,受祁德指導,又有當地特殊地貌的啟發,因此容易形成“很大一片整個挖的概念”。

1931年3月至5月,梁思永在後崗的發掘,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的地層劃分方法:以土質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來劃分地層,為科學而準確地認識古代文化遺存打下了基礎,使中國田野考古技術明顯提高。梁思永還主張在發掘工地附近另租工作站,吃住在工地,僅在星期天回城休息和作下一周的準備,以提高工作效率。中國田野考古工作站制度自此而生。

1931年秋天,梁思永轉戰山東歷城縣龍山鎮城子崖的發掘工地。此處遺址,是考古學家吳金鼎1928年途經城子崖意外發現的。他在斷崖橫面上找到一些陶片,並在隨後的實地勘察中,發現了更多黑亮的陶片與石器、骨器。城子崖遺址的上層為東周時代遺址,下層是首次發現以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征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最初稱為“黑陶文化”,後來經梁思永提出,命名為“龍山文化”。梁思永此次發掘有著較為明確的目的:“第一是想在彩陶區域以外做試驗;第二想看看中國古代文化之海濱性;第三是想探探比殷墟——有絕對年代知識的遺址更早的東方文化。”(《城子崖序》)1939年,梁思永在“第六次太平洋學術會議”上提出的論文中,全面總結了龍山文化。直至今日,對龍山文化類型的進一步劃分,仍導源於梁思永當時的創見。一本命名為《城子崖》的大型田野報告,1941年以梁思永、董作賓的共同署名在四川李莊石印出版。

1932年,梁思永在安陽後岡工地野外發掘時突發疾病。開始只當是普通的感冒,因田野發掘緊張,生活艱苦,他在工地上來回奔波,不能稍離,病情未及時控制,高燒幾日,遂轉成烈性肋膜炎。等轉到北平協和醫院住院治療時,梁思永的胸肋部開始大量化膿積水,醫生從他的胸腔內連續抽出了四瓶黏液。經加量用藥和多方救治,方穩住病情。當時,妻子李福曼已懷有身孕,仍在梁思永的病床前日夜守護。直到年底梁思永才漸漸好轉,但病灶卻從此蟄伏在那個寒冷的早春。

梁思永(左)與梁思成在考古工地。

1935年,夏鼐曾跟隨梁思永參與殷墟侯家莊西北岡的發掘,他回憶說:

梁先生那時剛過三十歲,肋膜炎病愈後並不很久。瘦長的身材,蒼白的臉色,顯然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但是在工地上,他像是生龍活虎一般地工作著。他的那種忘我的工作精神使他完全忘記了身體的脆弱。白天裏,他騎著自行車在各工地到處奔跑巡視。對於各工地在發掘中所顯露的新現象和產生的新問題,他隨時都加以注意,加以解決。他有時下坑親自動手,有時詳細指點助理員去做。那次的工作地範圍廣達數萬平方米,分成五六個區域,但是幾乎隨時到處都有梁先生在那兒。四百多個工人和十幾個助理員,在他的領導之下,井然有序地工作著,像一部靈活的機器一般。晚間在油燈下,他有時和工作隊助理員談談當天發掘中的新發現,有時查閱各人的田野記錄簿,有時看著助理員們剔花骨等整理當日出土品,有時和他們討論新問題——因之時常深宵還未入睡。2

梁思永主持後岡工地,經過連續幾次發掘,出土了與城子崖遺址下層文化相同的黑陶期遺物,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三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他觀察到,後岡遺址的分布中心每次都略向東北方向移動,這大概與洹水的活動有關,因為洹水所沖積形成的三角沙洲是向東北推進的。也許,古人就是利用洹水向後岡退讓的優勢,完成了三種文化的依次演進。他進而推測:第一次彩陶文化的人們在西南角留下一個小土堆;第二次黑陶文化的人們在小土堆的東北方向建成一個較大的村莊,這個村莊廢棄之後,後岡大致形成;第三次白陶文化的人們在黑陶的廢墟上繼續堆積,最後形成了現在的後岡。可見,殷墟文化與龍山文化之間有著明顯的繼承關系,但二者之間也顯然存在缺環;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之間曾發生過密切關系。尹達後來評價道:“在河南北部這三種文化的時代序列是基本上肯定了。這好象是一把鑰匙,有了它,才能打開中國考古學中這樣的關鍵問題。這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中一個極重要的轉折點。這功績應當歸之於思永先生。”夏鼐曾寫道,“自(梁思永)加入殷墟發掘後,對於組織上和方法上都有重要改進,提高了我國田野考古的科學水平。在野外工作中,能注意新現象,發現新問題。主持大規模發掘時,能照顧到全局,同時又不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