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8 蘇聯基礎和承重結構的脆弱性

回顧1991年發生的事件就會發現,作為世界強國的蘇聯,其外表的強大和摧毀它的力量的弱小之間是如此的矛盾。蘇聯不是一個普通的國家,它是歷史性的挑戰,它是新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它是新的社會體制,蘇聯的產生和發展在許多方面決定了20世紀的面貌,似乎只有具有如此同樣規模的力量才能使蘇聯遭受重創。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會懷疑蘇聯的強大,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蘇聯,只有穩固和強大的國家才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考驗並取得勝利。眾所周知,沙皇俄國是在遭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後而滅亡的,但是這簡直不能與1941~1942年蘇聯所遭受的損失和失敗相比。

"十月革命"是由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領導的、由規模不大的政黨發起和完成的,絕大多數觀察家當時一致認為,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府很快就會崩潰。然而布爾什維克卻舉世震驚,他們不僅取得了革命的凱旋性勝利,而且在如此廣闊的國家內幾乎全部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布爾什維克建立了強大的紅軍,並在殘酷的三年國內戰爭中擊敗了敵軍。在以後的20年中,布爾什維克逐步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建立起穩固而集中的經濟體系和裝備精良的武裝力量。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蘇聯不僅打敗了入侵的敵人,而且迅速恢復了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開始發展核工業。還形成了強大的經濟和軍事聯盟,它們控制著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領土,並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了軍事基地。

截至1990年,蘇共差不多有近2000萬名黨員,蘇共壟斷了新聞並發行上千份報紙和雜志,它還擁有幾十萬名宣傳工作者,蘇共還控制著國家所有的電台和電視台。此外,蘇共手中握有巨大的財政和經濟資源,並統治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安全機構和軍隊。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突然間由於並不猛烈的沖擊而開始削弱和瓦解,這個強大國家的命運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蘇聯這座大廈是建立在不堅固和不穩定的基礎之上的,其內部結構也有許多缺陷。如果基礎被沖毀和削弱,如果承重結構被侵蝕和破壞,那麽無論看起來多麽堅實和宏偉的建築都會倒塌。1991年正是發生了這樣的劇變。

蘇聯是在被摧毀了的俄羅斯帝國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它是一種新型的國家和社會模式,是勞動人民掌權、無產階級專政、代表布爾什維克的利益和意志的國家。這個國家的鞏固不是依靠民族思想、歷史傳統,也不是依靠君主政體、專制的帝國主義思想或者是宗教思想,而是依靠一種全新的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家的惟一政黨―共產黨的綱領和行動計劃。

蘇共的專政是強硬的,國家自建立之初便經受了迫害和恐怖,但是意識形態的魅力吸引了多數蘇共黨員和廣大群眾,他們信仰這種學說。

共產主義學說以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和國家的主要原則不僅僅依靠信仰和信念,它還需要證明。共產主義學說不是指在天堂的永生和死後的劫難,不是指上帝和靈魂的不朽,它宣揚的是全新的、更加公平的生活以及人類的富足,它要消滅戰爭和暴力,追求自由和幸福。一方面是富有吸引力的意識形態學說,另一方面是國家統治的力量,這兩者構成了這個新興國家的主要基礎,而倡導和維護這種意識形態學說的共產黨則是這個國家的承重結構。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對此問題都曾經極為明確地進行了闡述。證明共產主義學說正確性的主要兩個論據是:一個是勞動生產力水平要比資本主義社會更高,另一個是工人和農民的生活水平要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這反映在許多革命口號中,例如"土地是農民的,工廠是工人的,世界是人民的"蘇維埃政權的第一次危機出現在1921年,如果列寧當時不實行"新經濟政策",不對共產主義學說本身進行相應的修改,那麽任何專政制度都無法挽救布爾什維克的失敗和滅亡。農民和工人的生活水平開始改善,重新點燃了他們的希望,國家開始迅速前進,國家政權得到了鞏固,蘇共和共產主義學說的權威也與日俱增。

蘇維埃政權的第二次危機始於1928年末,並持續了五年之久。克服這次危機不是依靠國家經濟和政治生活中新的政策,而是依靠大規模的恐怖鎮壓行動。農民中的富農"作為一個階級被徹底消滅了",而其余的農民則被強制性地組建集體農莊,農民的生活和活動處在黨和國家的嚴密控制之下。在集體化過程中是政治動機,而不是經濟動機占據優勢,所以許多反對集體化的貧農和中農也遭到了迫害。在城市中,"耐普曼"①被消滅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殘余幾乎被徹底肅清了,在黨內鏟除和禁止一切反對派。在此後的幾年裏,恐怖鎮壓行動擴大到針對黨、軍隊和國家的幹部隊伍。蘇共的意識形態體系被重新修改,但這次卻不是對美好生活的許諾,而是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盡管國家經濟在30~40年代仍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勢頭,但是它帶有軍事動員的成分。這些年裏,部分群眾仍然支持這個制度,支持黨和黨的思想。但是在斯大林時期逐步形成的特權階層已成為政權的主要支柱,它包括黨和國家的官僚主義以及具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絕對服從"上級"的幹部隊伍。這已經不是社會主義的社會,而是極權主義的社會,只不過保留了一些社會主義的外部特征而已。衛國戰爭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斯大林的極權主義制度,但這種制度離開了斯大林便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