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1991年初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第2/5頁)

"法律戰爭"從1991年初開始日趨尖銳。不僅在波羅的海、格魯吉亞,就是在俄羅斯也接續不斷地通過違背蘇聯法律的新法律、法規。例如,俄羅斯議會通過了自己的退休法,俄羅斯違背聯盟法律規定,從1991年3月1日起單獨提高了退休金,但從哪兒弄這筆錢呢?俄羅斯政府堅決要求蘇聯政府重新分配預算和稅收,以便使俄羅斯處於有利地位。俄羅斯還通過了允許私人擁有生產工具的法律,但聯盟立法卻沒有這項法律,俄羅斯還取消了個人副業稅等稅種。

罷工運動在國內也不斷增多。頓巴斯、庫茲巴斯、沃爾庫達、薩哈林州、羅斯托夫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煤礦礦工紛紛開始罷工。很多煤礦在提出經濟要求之後又增加了政治要求--首先是蘇聯政府辭職,還提出將煤礦從聯盟機構直接管轄改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管轄的要求。還有一些礦工來到莫斯科,在俄羅斯飯店附近支起帳篷,宣布絕食。

戈爾巴喬夫周圍的親信和強力部門對他無動於衷表示不滿。但他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又能做什麽?應該做什麽呢?戈爾巴喬夫的某些顧問建議他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專心致志地當好蘇聯總統。但這一步驟能有什麽結果,這種做法的優勢在哪裏呢?如果黨內還有個人魅力出眾、擁有行動綱領的知名領袖,這種措施還有一定意義,但蘇共中央根本就找不出這樣的領袖,那裏都是一些黨的官僚。憲法第六章取消以後,蘇共中央委員會機關不再是蘇聯的政權機構,州、區地方黨委機構在很大程度上還繼續行使政權職能,因為當地還沒有完全建立起其他管理體系。但在莫斯科,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不光莫斯科市委,就是俄共中央和蘇共中央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戈爾巴喬夫辭去黨的職務只能加速黨的危機,但不會提高總統的威信和地位,因為他這個總統不是人民直選的,而是人民代表大會按著蘇共中央的建議安排的。

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整個社會對戈爾巴喬夫的信任持續不斷地下降。1990年初,戈爾巴喬夫的支持率在60%~70%之間,可到當年年底就降到20%。1991年頭幾個月,戈爾巴喬夫的支持率持續下降--15%, 13%, 10%。莫斯科的一個報紙這樣評價:戈爾巴喬夫的知名度已經達到如此地步,幾乎沒人聽他講話,他可以機敏,也可以愚蠢,可以好,也可以壞,反正人民對他已經不感興趣了,對他也不寄予任何希望了,這就意味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④

西方政治圈對蘇聯局勢越來越擔憂,戈爾巴喬夫在西方的知名度此時還很高。我1990年4月第一次訪問意大利的時候,就親身感受到了這一點。葉利欽當時正在意大利訪問,當地媒體對他表現出很大興趣,但他與戈爾巴喬夫享有的威信還無法相比。戈爾巴喬夫的畫像到處都有,甚至掛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在羅馬和博洛尼亞的大街上立著很多大牌子,上面畫著半裸的姑娘,旁邊站著戈爾巴喬夫。我問翻譯:"咱們總統在這兒算是怎麽回事啊?"翻譯說:這是廣告,上面的廣告詞是:請選購我們的牛仔布料吧!它像戈爾巴喬夫一樣堅固、可靠。但是,到了1990年的年底,西方的報紙已經充斥戈爾巴喬夫的諷刺漫畫,把戈爾巴喬夫描繪成向美國總統布什祈求恩賜的乞丐,還有漫畫把戈爾巴喬夫畫成徘徊在"保守主義"和"極端主義"兩大巨人之間的小矮人。在德國,戈爾巴喬夫被評選為1990年度"最佳德國人",德國政治家當然擁有授予戈爾巴喬夫如此頭銜地充足理由。但是,在莫斯科左派極端分子組織的示威中,畫像上的戈爾巴喬夫卻是穿著蘇聯軍隊的制服。1990年12月,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在挪威向戈爾巴喬夫授予了199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戈爾巴喬夫自己承認,他在獲獎以後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幾百個祝賀電,但他同時也收到來自祖國各地的幾千個誹謗電。總統辦公室主任博爾金後來寫道:他當時根本沒法把大部分來電和信件都放到戈爾巴喬夫的辦公桌上。政治學家基瓦向讀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戈爾巴喬夫配不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的,與很多在世的國務活動家和政治活動家相比,戈爾巴喬夫更有資格獲得這個獎項,但戈爾巴喬夫作為改革者的命運卻不怎麽好。改革派肩負著特別沉重的負擔,他們的道路充滿艱辛和荊棘,改革道路彎彎曲曲,而且十分危險,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不把他們當成自己人。⑤這種結論是沒有充足根據的,因為很多東西都將取決於改革最後是成功還是失敗,但戈爾巴喬夫在周圍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完全不同於他在改革之初所描繪的那樣美好、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