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1991年初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第4/5頁)

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要求戈爾巴喬夫辭職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他們要求戈爾巴喬夫首先辭去的不是蘇共中央曾、書記一職,而是蘇聯總統。由《聯合》政治聯盟人民代表組成的,阿爾克斯尼科斯和烏馬拉托娃領導的議員小組也提出了這個要求,而且還討論了戈爾巴喬夫繼任者候選人。盧基揚諾夫、亞納耶夫,甚至葉利欽都是戈爾巴喬夫的替代人選、在這些日子,發行量達到1600萬的《共青團真理報》政治評論員尼基金撰文說:"再過兒個月,葉利欽就要就任俄羅斯總統,沒人再要戈爾巴喬夫這個挨打的孩子。對葉利欽來說,戈爾巴喬夫也曾發揮了他的歷史作用,他7次進攻同一個靶子,並以此促進了自己競爭對手的成長。長期尋找妥協把戈爾巴喬夫引向這樣一種境地:他今天淪落到沒人需要的地步,成了兩派主要政治力量繼續對抗中的多余人物。他就是擋在路上的一塊石頭,阻礙一些人往前走,阻礙另一些人向後退。在此情況下,那些對祖國命運比自己的命運更關切的共產黨人應該支持戈爾巴喬夫,保存他這個能夠抑制超級右派粗暴進攻的人物,歷史正將超級右派推向冒險的道路。在此情況下,是否需要葉利欽為首的用反黨情緒武裝起來的民主派,向戈爾巴喬夫握手言和呢?有沒有這個可能呢?為了幫助戈爾巴喬夫站起來,他們應該再次把手伸向戈爾巴喬夫,上帝給他們力量把戈爾巴喬夫拖出來,這不僅因為他還是個人物,而是因為正派人不會把傷員丟在戰場。現在不是和民主道路開辟者算賬的時候,良心也不允許這樣做。即便戈爾巴喬夫提出辭去蘇聯總統的申請,他也仍然可以繼續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以此來保留這個擁有很大影響的政治家的地位。在此情況下,總統和副總統應該一起辭職,一邊為民選領袖直接占據國家元首的位置。"⑨

但是,戈爾巴喬夫卻不想從總統的位置上下來,而且他和誰也不談這件事。1991年4月9日,戈爾巴喬夫在聯邦委員會作了一個長篇講話,報紙在報道這次講話的時候,使用了這樣的標題:《推遲爭論,著手幹實事!》。但事實上,任何人都不想推遲政治爭論。媒體在報道戈爾巴喬夫會見罷工礦工代表講話時,用的是這樣的標題:《只有通過合力才能擺脫危機--我們和你們在一條船上!》,但這個講話也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和影響。

戈爾巴喬夫幾次離開莫斯科到烏拉爾、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視察。人們對他很關注,但缺乏激情。他在葉卡捷琳堡和阿拉木圖所作的長篇講話,甚至很少有人把它從頭到尾地讀完。與此相對照,蘇聯總統訪問歐洲卻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戈爾巴喬夫訪問意大利和法國的時候,在羅馬和巴黎都遇到過這樣的熱烈場景。巧的是,在戈爾巴喬夫訪問法國前兩個星期,葉利欽在此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這在禮賓方面還引出一些沖突和矛盾:葉利欽受到的禮遇規格要比納紮爾巴耶夫和卡裏莫夫高得多,但還達不到接待戈爾巴喬夫的水平。在戈爾巴喬夫和密特朗舉行的發布會上,有人甚至向戈爾巴喬夫提出這樣的問題:您認為西方國家元首和俄羅斯聯邦總統保持什麽樣的關系才是最適宜的呢?戈爾巴喬夫像往常一樣,非常花哨地回答道:"先生們!我們大家需要從這麽一個前提出發,這就是蘇聯仍然存在,這是第一點。蘇聯將要存在下去,這是第二點。第三點:蘇聯現在仍然是一個強國。第四點:蘇聯以後也是強國"然後,戈爾巴喬夫開始對改革進程、聯邦復興、3月全民公決進行冗長、而又空洞的講解,但他沒有直接回答有關葉利欽和及其與西方領導人會見的問題。戈爾巴喬夫將蘇聯比成在波濤洶湧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他也承認:"天氣很不好,常常刮起風暴,大霧很重,能見度很低,而且儀表還出毛病,船員也並非都是需要的人。但是,這艘船還是按照我們制定的航線前進,向改革構想指定的目標前進。很多人沖向輪船的方向盤,不少人拽著別人的手腳,這種事時有發生,但從原則上說,方向盤還在我們手中,輪船將要沿著既定的方針前進。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指望,蘇聯總統會把陣地讓出去,而且已經被摔得雙肩著地。"①實際上,局面已經非常淒涼,輪船偏離航線行進了很久,現在已經觸礁拋錨,海水不停地順著漏洞流進船艙,但幾乎沒人從艙底往外舀水。在這些日子裏,蘇共中央機關專門召集了主題為"提高黨組織在工業企業中地位"的會議,而蘇聯總統機關忙著為戈爾巴喬夫起草接受諾貝爾獎的發言。戈爾巴喬夫準備前往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他在發言中談了許多內容--21世紀的和平,歐洲文明的命運,分離主義的破壞性,東西方相互關系,鞏固世界經濟合作,以及蘇聯改革的目的。戈爾巴喬夫的意圖和實際做法沒有取得世界的理解,在國內的反應更糟。更讓戈爾巴喬夫感到難過的是,幾乎沒有一個地方對他的言行有正面回應。戈爾巴喬夫在奧斯陸說:"我的《改革與新思維》一書,第一句是從'我們想成為透明的'開始的。這個過程似乎正在進行當中,但我還要在這兒--在世界講壇上--重復這句話。要想讓人真正理解我們,並且能夠信任我們,原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變動實在太大了,改革的規模和質量要求我們做出最基本的思考,用常規觀念來檢驗改革是徒勞無益的,而設定條件--諸如讓我們先走著,事後會取得大家的信任--既沒有意義,也十分危險。"⑩但是,怎麽才能取得國內外的理解呢?如果演講人自己都坦誠地承認:在改革開始的時候,他自己既不清楚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些困難以及面臨問題的專業性;改革沒有進人關鍵性階段,因為社會行動非常遲緩,對迎接巨變還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人們的期待變成了上當受騙;壓力試驗實在是太殘酷了;反對派原來是非建設性的;不滿和反對情緒達到爆炸的程度。戈爾巴喬夫也不知道這將如何收場,盡管他自己已經做出最後結論:無論是左派的壓力,還是右派的壓力,都不能改變他的新思維。戈爾巴喬夫說:"已經不止一次有人懷疑我的烏托邦主義傾向,但我不準備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決心。"《星球回聲》雜志指出:"戈爾巴喬夫領取諾貝爾頒獎的發言,贏得了在場聽眾的掌聲和世界的深思。很多雜志都提到,戈爾巴喬夫的發言是非常動人的,他開誠布公地請外國給蘇聯大規模援助,否則改革就會受到壓制,新的世界秩序就要面臨散架的危險。戈爾巴喬夫在提要求的時候,也警告西方不要借此機會趁機向蘇聯提出附加條件。但是,戈爾巴喬夫的講話沒有引起巴黎的任何反應,那裏正在舉行24個最富裕國家的財政部長會議。這個集團一向遵循嚴格生硬的立場,它必須先看到能使蘇聯局勢發生重大改變的經濟改革方案,然後才考慮做出相應決定,但它暫時還沒有看到這個方案……"⑾卡爾佩切夫在《真理報》上寫道:"戈爾巴喬夫請求大家理解他。單純的理解似乎很簡單,但需要的不僅是理解,而是從理解到信任,從信任到辦實事。以前的蘇共中央總書記從來沒有請求大家對他們理解,他們只要說出半句話,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含義,而頭腦不靈活的人則會失去很多。缺乏理解與和諧,這是我們當今的一大不幸。怎麽才能取得理解呢?如果一切信任都已經被用枯竭了。"⑿俄羅斯某些報紙在自己的版面上登載了最惡毒的西方諷刺畫:蘇聯的大型百貨商店裏什麽商品都沒有,只在靠近墻角的貨架上擺著一個個頭矮小的戈爾巴喬夫,他手中抱著一個標語牌,上面寫著一個單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