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立陶宛危機(第2/3頁)

1月11日,就在蘇軍宣布必須將大量逃兵遣回營地決定之後,維爾紐斯的大街上出現了蘇軍的隊伍,傘兵部隊占領了立陶宛國土保衛局大樓。新聞大樓也被占領,立陶宛大部分報紙和雜志都在這座樓裏。

軍事行動的命令是由莫斯科的亞佐夫、普戈和克留奇科夫下達的,這是他們和戈爾巴喬夫商量以後做出的決定。戈爾巴喬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不否認,是他向強力部門下達了"如果維爾紐斯局勢失控、《薩尤基斯》運動和共產黨之間直接發生沖突,可以采取相應措施"的命令。①為了控制當地局勢,蘇聯國防部副部長瓦連尼科夫被緊急派往維爾紐斯。瓦連尼科夫將軍和駐地軍官交流之後,馬上建議在立陶宛實施蘇聯總統直接管制,但戈爾巴喬夫否定了他的建議。戈爾巴喬夫的新聞秘書、他的傳記作者格拉喬夫後來證實,戈爾巴喬夫在1990一1991年間已經失去了平時的自信和樂觀。戈爾巴喬夫的助理沙赫納紮羅夫甚至認為戈爾巴喬夫從前的政治意志已經"萎縮"。戈爾巴喬夫另外一個助理切爾尼亞耶夫回憶說,戈爾巴喬夫當時常常"陷入沉思",他有一種被人圍追、筋疲力盡的感覺,對他的進攻來自四面八方。阿·格拉喬夫證實,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和普戈都曾試圖說服戈爾巴喬夫,波羅的海地區還沒有完全丟掉,如果中央政權能提供最低程度的支持,當地"健康力量"完全可以讓膽大妄為的民族主義者"恢復知覺"。在這種情形下,戈爾巴喬夫似乎覺得國家要他做出強硬決策。亞佐夫、普戈、克留奇科夫等人非常擔心部署在立陶宛的衛戍部隊已經被圍困了,在他們幾個人的逼供下,戈爾巴喬夫最終終於投降了。他揮揮手說:"你們試試吧!看看你們的'健康力量'有能力做些什麽?對他們也沒有什麽更多的要求。"②

早在1月11日,"民族自救委員會"就在維爾紐斯宣布成立了,這個組織自稱將有關"國家命運"的所有責任都承擔起來,但沒有對外宣布組成人員名單,目的是為了保護參與者的人身安全。"民族自救委員會"向常駐立陶宛的維爾紐斯衛戍區和波羅的海軍區求援,蘇聯軍隊在l月12日控制了維爾紐斯電話局,並將其保護起來。同一天,戈爾巴喬夫在克裏姆林宮召集總統新的協商機構--聯邦委員會開會。這次會議的官方報道說,在蘇聯憲法和法律的基礎上,通過政治方式解決立陶宛的問題是極端重要的,可是蘇聯法律在立陶宛已經失效。1月12日夜晚,坦克開進了維爾紐斯。13日淩晨l點30分,10輛坦克圍住了立陶宛電視台大樓,克格勃特種部隊強行占領了這座建築。後來有消息說,當天晚上死了14個立陶宛人和克格勃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的一個隊員,電報大樓也轉到軍隊的控制之下,坦克和傘兵甚至開到了立陶宛最高蘇維埃大廈附近,遇到保衛議會人群的阻擋才被迫停了下來。在此之前幾個小時,立陶宛電台播出消息:莫斯科開始進攻主權國家--立陶宛共和國。朗茨別爾基請求市民的支持。來自烏克蘭、亞美尼亞、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代表也在這個夜晚趕到維爾紐斯。1月13日早晨,維爾紐斯衛戍區部隊奉命撤回兵營。

l月11~13日發生在維爾紐斯的事件,成了民主反對派對戈爾巴喬夫和他周圍小圈子發動強大政治進攻的借口。1月15日出版的《莫斯科新聞報》頭版文章以"血腥的星期天"為大幅標題,下面刊登了報紙創立委員會的聲明。聲明標題是"不想退出舞台的制度犯罪",蘇聯總統、蘇共中央總書記被列為立陶宛流血沖突罪人之首。1月13日晚上,莫斯科的民主派在馬涅什廣場組織了未經批準的集會,遊行隊伍來到蘇共中央所在的老廣場。葉利欽呼籲部隊官兵不要對人民使用武力,然後飛往波羅的海,但他並沒去立陶宛,而是飛到了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和俄羅斯的最高蘇維埃主席聚集塔林,他們談好將相互支持,甚至呼籲聯合國秘書長緊急召開國際會議,以便協調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

1月12日和13日,戈爾巴喬夫一直在莫斯科郊區的官邸裏。他通過電話獲得的都是相互矛盾的信息,但他沒有發表任何聲明。1月14日早晨,戈爾巴喬夫周圍的部分智囊,如巴卡金、普裏馬科夫、伊格納堅科等人,聚集到亞科夫列夫的辦公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戈爾巴喬夫應該馬上飛往立陶宛,直接在機場會見所有抵抗派別人士。如果需要的話,戈爾巴喬夫可以到立陶宛議會講話,並且對遇難者的家庭表示慰問和同情,甚至不排除承認立陶宛獨立。戈爾巴喬夫最初傾向於按照這個方案去做,他請亞科夫列夫準備材料,但一個小時過後,戈爾巴喬夫決定取消這次"非常訪問",他拿出的理由是,在維爾紐斯目前的混亂情況下,蘇聯克格勃無法保證他的安全。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