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榮日(1945年3月~1945年9月)(第6/20頁)

中路加川聯隊主力此時翻越白馬山,在4月22日擊退李琰第57師一部,占領了洞口縣城東北的山門鎮,接下來準備向雪峰山腹地月溪前進;左翼兒玉聯隊則開始攻打湘黔公路上的要點芙蓉山,占領此處後,即可利用公路進行補給和輸送傷兵,否則只能走崎嶇的山地。守備芙蓉山的是楊蔭第19師的一個營,臨時劃歸李琰第57師指揮。日軍對芙蓉山發動多次攻擊,但陣地始終在第19師的控制下,以至於最後兒玉聯隊放棄攻占芙蓉山而繞道,在4月23日攻占洞口。菱田隨之命令兒玉聯隊向南面的高沙轉進。

從菱田令瀧寺聯隊向花園、兒玉聯隊向高沙轉進的命令中,可以看出來:菱田仍打著在上述菱形區域圍殲中國軍隊的主意。

兒玉聯隊到高沙後,發現這裏沒一個中國士兵。在高沙以西的花園,中國部隊也寥寥無幾。打到這時候,王耀武和邱維達的戰術已經很清楚了:先掐斷北路日軍(第116師團瀧寺聯隊以及後面說到的第47師團重廣聯隊),挑破日軍的合圍計劃,繼而在邱維達調動下,兵力大範圍向北面的圭洞、龍潭司一線轉移,促使日軍出現中國軍隊潰退的誤判,誘其一步步陷入雪峰山泥潭。後來,日本人在《昭和二十年的中國派遣軍》裏承認當時出現了誤判:“當時只認為正面之敵戰鬥意志不高,而忽略了重慶軍部隊的大的移動。”

南下花園的瀧寺聯隊沒走脫,師團長菱田又令其調頭去擊破圭洞、龍潭司一線的周志道第51師(真是不夠折騰的),但遭周部猛烈打擊,後又遭中美混合空軍的連續空襲。

雪峰山之戰,日軍上空沒一架自己的作戰飛機(會戰後期,倒是來過兩架空投食品和藥品);而中美混合空軍的戰機每天都會出現在日本人的頭頂,以至於他們在關於雪峰山的戰史中慣用兩句話,前一句是“敵機反復來襲,掃射轟炸,猖狂至極”,後一句是“我軍隱蔽得好,損失不大”。如此循環。實際上,當時的場景是:中美混合空軍的戰機除投擲炸彈外,還投擲燃燒彈和汽油罐,一些日軍士兵還沒明白怎麽回事就成了“火人”。

對鬼子來說更要命的是,周志道第51師的不少士兵手裏拿的不再是中正式步槍,而是美式“湯姆遜”沖鋒槍。聯隊長瀧寺感到了這種可怕的變化:“與我交戰之中央軍第51師,雖未完全美式化,但和過去中央軍相比,無論是重武器、輕武器或是彈藥都極為豐富。在武器使用方面曾受過相當訓練,特別是集中火力和急襲異常巧妙……”

第116師團長菱田一籌莫展。

他發現,中國軍隊的彈藥極為豐富,後方補給大多通過湘黔公路。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為營救瀧寺聯隊,似乎也有必要攻占龍潭司身後扼湘黔公路的要塞江口。於是,菱田下令:中路加川聯隊立即折轉方向,進入雪峰山區,向西北面的江口突進。

要想占領江口,必須拿下江口東南6公裏的月溪。就這樣,加川帶著第133聯隊由山門向月溪前進。他們越往前走,越發現山越高谷越深,用聯隊長加川勝永的話說,“是一幅沒有止境的雪峰山畫卷”。

5月的湘西多雨,標高千米以上的雪峰山的道路更加難行。

更要命的是,加川手裏的100000∶1的地圖根本不準,最後只能依靠山間的水流判別方向。而中國軍隊的陣地,往往是從山腳到山頂,層層疊疊如貨架子,且兩翼綿延展開,即使日本人想迂回,也難以找到路。有時候,找到路了,但走著走著,發現離目標越來越遠了。在這種情況下,進入雪峰山後的日軍,面對每個山間陣地,只能從正面仰攻,傷亡也就可以想象了。付出巨大傷亡後,加川帶著部隊攻占了月溪。師團長菱田隨即令其突破當面的青巖,攻占江口要塞。

兒玉聯隊亦被要求向從洞口經月溪向江口轉進。

在距江口4公裏的青巖,加川聯隊先後遭楊蔭第19師、李琰第57師各一個營的阻擊,至此再不能前進半步。

先暫時擱下青巖之戰,回過頭來說一下日軍左翼的第68師團關根支隊的情況。

關根久太郎在陸軍大學時和長勇、今井武夫、中村震太郎(九一八事變前潛入東北勘測地形而被處死那位)這幾個在後來很著名的人是同學。後來他長期做第27師團參謀長,在天津待了好幾年。衡陽之戰後,參與圍攻的第68師團第58旅團長太田貞昌他調,關根接了太田的職位。這一戰中,關根除了指揮自己的第115和第117兩個獨立步兵大隊外,還指揮配屬給他們的第34師團木佐木清次第217聯隊。後者由廣西全州附近出發,4月17日占領雪峰山之東南的新寧,隨後向大山深處的瓦屋塘前進。關根支隊獨立步兵第117大隊則向新寧西北40公裏的武岡進發;獨立步兵第115大隊攻向武岡以西30公裏的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