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榮日(1945年3月~1945年9月)(第5/20頁)

換械後,第11師有步槍、手槍、沖鋒槍11,520支,其中美式全自動沖鋒槍2370支,美式105毫米口徑榴彈炮8門並山炮48門、32毫米口徑平射炮24門、22毫米口徑機關炮12門,此外還有戰防炮108門、迫擊炮84門、小炮108門、火箭筒120具,汽車360輛。這是當時一個美械師的裝備情況。另據第74軍第57師第171團第2營機關槍第2連連長蕭崢回憶:“我軍雖已確定為美式裝備,但武器裝備尚未斟換。如機槍連,按新編制是四個排,八挺(美式)重機槍,但此時仍然只有六挺馬克沁重機槍,第1、2、3排是槍排,第4排暫負彈藥任務。作戰時,有兩個排配屬到第一線步兵連,我自己只能控制一個機動排和一個彈藥排。”。

4月15日,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下達命令,日軍發起了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他們所稱的芷江作戰,中國則稱其為湘西會戰或雪峰山會戰。

坂西的戰術仍是分進合擊的老辦法:主攻正面的是菱田元四郎第116師團,從邵陽出發;右翼是渡邊洋第47師團重廣三馬支隊(師團主力從日本國內而來,此時尚未趕到戰場),從永豐出發;左翼是堤三樹男第68師團關根久太郎支隊,從東安出發;由廣西全州出動的第11軍伴健雄第34師團木佐木清次聯隊配屬關根支隊行動;外圍是北面的船引正之第64師團的一個旅團,向益陽進攻,牽制常德方向的中國軍隊。

會戰前三天,韓浚第73軍、李天霞第100軍有意放開當面,幾路日軍的攻勢看上去很順利,以至出現某種幻覺。

只說正面第116師團,這是繼常德、衡陽兩役後,該師團第三次擔當主攻任務。

師團長菱田元四郎是在一個多月前替巖永汪的。經過衡陽大戰後,這個消耗最嚴重的師團補充兵力後,人數雖恢復到將近2萬人,但有五分之四都是新兵。師團中路是加川勝永(衡陽戰後接替黑瀨平一)第133聯隊,直趨雪峰山下的山門鎮;左路是兒玉忠雄第120聯隊,向山門西南的洞口推進;右路瀧寺保三郎第109聯隊向山門西北的圭洞而來,經歷過衡陽一戰的大隊長飯島克被賦予重任,作為一支箭頭,先於其他部隊出發。按計劃,飯島大隊封住圭洞至龍潭司一線,卡死雪峰山東麓中國軍隊的北走之路,將其一路向南壓迫。這時候,第116師團主力在左翼第68師團關根支隊配合下,將王耀武部包圍在武岡、高沙(武岡和洞口之間偏東)、花園(武岡和洞口之間偏西)、洞口間的菱形區域予以殲滅。

不說中日雙方早已今非昔比的火力配置,只說日軍動用的兵力,就根本無法實施包圍殲滅戰的要求,所以這一戰日軍完全是莫名其妙、不知死活的作戰。

4月17日,右路瀧寺聯隊的箭頭飯島大隊在圭洞,被當面第74軍周志道第51師阻擊,爆發了會戰開始後的第一次激戰。在這次戰鬥中,日本人領教了美式全自動沖鋒槍掃射的厲害。大隊長飯島愣了一會兒,見沒法打擊、壓迫周師,於是開始往圭洞東南的景興橋磨蹭。第100軍軍長李天霞即令楊蔭(中央陸軍軍官學校8期,湖南邵陽人)第19師由隆回司向西北包抄,令周志道第51師由圭洞向東南攻擊(為便於指揮,會戰開始後,王耀武將周志道第51師撥給李天霞指揮),這樣就構成了對飯島的雙向包圍。僅僅在會戰開始後第三天,飯島大隊反而陷入被圍殲的地步。

這個突然的變化叫第116師團長菱田措手不及,只能先解飯島大隊之圍,於是叫瀧寺聯隊主力停止西進,掉頭回攻楊蔭第19師。

久經戰場的第19師轄第55、56、57團,亦稱“三五部隊”。該師最初屬湘軍何健系,後被蔣介石收編。抗戰爆發後,李覺任師長,屬第70軍,參加淞滬大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後,唐伯寅任師長,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冬季攻勢、上高會戰。由於戰力不俗,顧祝同和薛嶽一度都爭奪第19師。1941年8月該師調至第100軍,歸第9戰區,隨後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1944年初,李天霞接替施中誠,出任第100軍軍長。唐伯寅跟李天霞關系上不來,11月份其師長一職被免,調江西南豐師管區任司令,後轉浙江臨黃師管區司令。唐走後,副師長楊蔭扶正。楊軍校畢業後,在宋希濂第71軍做參謀,轉任第19師副師長,受李天霞賞識。出任第19師師長時,楊還不到30歲。值得一提的是,楊本身就是邵陽洞口人,對湘西之地形再熟悉不過了,這次雪峰山會戰可謂衛國保家之戰。

對地形陌生的第109聯隊長瀧寺保三郎沒敢進攻隆回司楊蔭第19師,而是分兵去取圭洞以西第51師一部守備的龍潭司,采取圍魏救趙的方式解飯島大隊之圍。但這股日軍由於在山中迷路,最後走錯了方向。其間又遇大雨,三天後意外到達圭洞東南的景興橋,陰差陽錯地遇到被打得灰頭土臉的飯島大隊,隨即陷入周志道第51師、徐志勗(中央步兵學校1期,浙江溫州人)第63師的圍攻中。師團長菱田見情況緊急,只好改變作戰部署,解除瀧寺聯隊先前的任務,令其向南面的花園轉進。該聯隊在突圍途中,攻擊了隆回司第19師一部,雖然一度搶占要道土界嶺,但在楊竹江被第19師另一部攔截而不得過。師團長菱田從加川勝永第133聯隊那裏抽出一個大隊,命其再攻龍潭司以分解中國軍隊的兵力。結果是該大隊在路上先後四次遭受截擊,最後到了一個叫老隘塘的地方被第19師的部隊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