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榮日(1945年3月~1945年9月)(第4/20頁)

日本人此時連自己的作戰目的都不知道了。

無論如何,現在命令已經下達到了衡陽第20軍那裏。

如前所說,第11軍打到廣西後,湖南出現空當,東京大本營將關東軍一個番號第20軍調了過來,司令官為坂西一良,轄船引正之第64師團、堤三樹男第68師團、菱田元四郎第116師團(在中南作戰甚久的巖永汪在3月去職)、渡邊洋第47師團以及四個獨立混成旅團。坂西一良在4月15日晨抵達邵陽,設立前進指揮所。可以說,這是日本投降前暈頭轉向的一次作戰,所以會戰之勝負已定了。

芷江在湘西,臨近貴州。

“一號作戰”中,永州、桂林、柳州、遂川和贛州機場相繼陷落,芷江已成為中美混合空軍在中南地區最重要的空軍基地。要想占領芷江,就需要翻越雪峰山。雪峰山位於湘西資水和沅江間,北達洞庭湖,南近廣西,整個山脈東北、西南走向,長350公裏,最高峰海拔1934米。

重慶軍委會發現日軍有兵指芷江的苗頭後,立即進行應對。

此時對蔣介石來說,在滇緬反攻取得勝利的情況下,中南戰場也需要一次大勝來完全挽回“一號作戰”千裏之潰所造成的影響。此外,日本敗亡前夜這一戰,除了關系到川黔大後方安危外,更真切關系到國民政府之聲譽,著實不能再有半點閃失了。基於以上各種考慮,蔣介石叫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自指揮這次作戰,並把所有能調動的精銳部隊都投入雪峰山,希望用一次大勝喚起士氣的同時,借此完全轉入抗戰第三階段即戰略反攻階段。

將前進司令所設立在芷江城外七裏橋的何應欽又何嘗不知道此戰的厲害。

對何應欽來說,這是他在八年戰爭中首次以最高指揮官名義指揮一次戰役。當然是掛名的,就像一個雜志的名譽主編,實際操盤的只能是駐湘西的第4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針對敵情制訂並部署完作戰計劃後,王耀武留在安江第4方面軍司令部,參謀長邱維達則在辰溪設立前進指揮所。兩個人制定的作戰方案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開當面,剪斷兩翼(重點保持在北翼),分割包圍,聚而殲之。

能以前線最高指揮官名義指揮此戰對王耀武來說可謂上天之垂青,因為人們都喜歡有始有終。

看一下他的第4方面軍參戰主力:

施中誠第74軍(副軍長張靈甫。周志道第51師、李琰第57師、蔡仁傑第58師);

韓浚第73軍(梁祗六第15師、唐生海第77師、蕭重光第193師。蕭師原屬湯恩伯第3方面軍,會戰開始後,劃歸第73軍編制,但受第74軍指揮,由貴州入湘作戰);

李天霞第100軍(楊蔭第19師、徐志勗第63師);

胡璉第18軍(楊伯濤第11師、覃道善第18師、戴樸第118師);

此外,還有湯恩伯第3方面軍李玉堂第27集團軍丁治磐第26軍(參戰隊伍是蔣修仁第44師)、牟廷芳第94軍(參戰隊伍是李則芬第5師),以及方靖第79軍(參戰隊伍是趙季平暫編第6師)、朱鼎卿第86軍(參戰隊伍是靳力三第13師。會戰開始後,由軍委會從後方調至湘西)。

上面這個陣容,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是整個抗戰期間最強的了,包括了除胡宗南以外中央軍系統內的各個山頭。

在雪峰山正面即東麓的是施中誠第74軍、李天霞第100軍。

具體位置:第74軍周志道第51師在圭洞(漵浦縣南境)、龍潭司(圭洞以西,雪峰山腹地)一線;李琰第57師在洞口(洞口縣城所在地,在圭洞以南,武岡以北)、山門(雪峰山東麓入口,洞口東北20公裏)一線,扼控湘黔公路;蔡仁傑第58師主力在武岡(洞口以南)、瓦屋塘(武岡以西,雪峰山腹地,綏寧縣境內)一線。李天霞第100軍在隆回司、洞口一線,與第57師陣地相接。

日軍攻雪峰山正面時,一部必然窺視南面的武岡,李則芬(黃埔5期,廣東興寧人)第5師向武岡西南的武陽前進;蔣修仁(黃埔6期,河南光山人)第44師向武岡東南的新寧前進,擔負起雪峰山右翼的作戰任務。

韓浚第73軍,擔負雪峰山左翼的作戰任務。

胡璉第18軍做好準備,隨時準備由常德南下。1943年底常德會戰時,第18軍從長江要塞石牌調出增援,進入湘西。1944年長衡會戰時,第74軍調出常德,第18軍隨之入駐,後隸屬王敬久第10集團軍,軍長由羅廣文換成胡璉。這個位子是胡多年夢寐以求的,如今算是如願。第18軍先期更換美械的是由楊伯濤任師長的第11師(鄂西會戰後,到常德會戰中,劉雲瀚一度出任第11師師長,後第6戰區作戰處參謀處長楊伯濤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