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角逐金牌(第6/6頁)

1952年8月,在瑞士洛桑一場豪華晚宴上,“面具後面的男人布倫戴奇”閃亮登場。那是慶祝布倫戴奇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就職典禮,此時,他在國際奧委會已經“統治”了20年。當時,布倫戴奇發表的言論,與加爾文教徒的晚宴場合相得益彰:“我們生活的世界令人惡心,它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已是病魔纏身。其原因只有一個,即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公平競爭和良好的體育精神。我們必須站在奧林匹克理想主義的高度,開展奧林匹克運動。因為,如果我們允許它墮落到更肮臟的水平,它將必死無疑。”

新任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的講話,獲得了滿堂喝彩。隨即,他在妻子伊麗莎白·鄧拉普的身邊就座。伊麗莎白是芝加哥某銀行家的女兒,於1927年嫁給布倫戴奇。然而,就職典禮晚宴僅僅過去5天後,布倫戴奇的芬蘭情婦、35歲的莉蓮·德累斯頓,便生下了他們公認的兒子加裏·托羅·德累斯頓,盡管他的出生證上並未標明父親是誰。在此前一年也上演過相同的劇情。那時,布倫戴奇的第一個兒子艾弗裏·格雷戈裏·德累斯頓,在加州聖馬特奧市出生。“實際上,布倫戴奇的一生漫長而非同尋常。他有兩個私生子,這只是其令人驚詫生活中的一段插曲。”《體育畫報》的文章繼續寫道,“他的兩個兒子不屬於一時糊塗產生的無心插柳。結果表明,布倫戴奇是一位胡吃海塞的好色之徒。”

布倫戴奇身邊的同事,或許還包括媒體,都對上述情況多有了解。然而,在那個時代,只要相關方能保住面子,不爆出任何傷風敗俗的猛料,政治家和運動員的私生活均受“緘默法則”的保護。1971年,布倫戴奇長期患病的妻子伊麗莎白去世。隨後,他的再婚變成了真正新聞。1973年,布倫戴奇的國際奧委會主席任職期滿。他如君王一樣旅行和奢侈享樂的津貼也隨之而去。布倫戴奇的財務顧問和鐵哥們兒弗雷德裏克·呂吉格爾說:“那時,他極其害怕形影只單。”布倫戴奇找到了一位新同伴:德國皇室的後裔瑪麗安·夏洛特·凱瑟琳·斯蒂芬妮·馮·勒斯。慕尼黑奧運會期間,他和那位風姿綽約的金發女郎成了朋友。1973年夏季,布倫戴奇與馮·勒斯公主喜結連理。他85歲,她36歲。一份婚前協議對兩人各自的義務和利益進行了詳細說明。那對新婚老牛嫩草,在歐洲和美國之間輪換居住。他們跳舞,吵架,去遠東航行,到德國的加米施-帕滕基興市定居。它位於巴伐利亞州,是一處由兩座姊妹城組合而成的度假勝地,也曾是1936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在那裏,已患白內障的布倫戴奇,因流行性感冒住院治療。1975年5月8日,布倫戴奇因心臟衰竭去世,遺體被空運至芝加哥下葬。布倫戴奇在遺囑中,分別遺贈勒斯公主和呂吉格爾每人每月6000美元,給芝加哥藝術博物館10萬美元,將價值150萬美元的藝術收藏留給了舊金山市。布倫戴奇兩個公認的私生子為此起訴後,通過秘密條款獲得庭外解決,拿到了62000美元。兩個私生子的母親,則落得兩手空空。

人的一生,怎會有如此自相矛盾的行為?布倫戴奇利用才智和計謀,在一處夢想之地,開拓了自己的業余愛好名望,成為一名真正的行家裏手,並最終使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受益。布倫戴奇曾邀請資深學者勞倫斯·史克曼擔任自己藏品的研究員。史克曼曾對那批收藏的價值做過謹慎、認真審核的評價:“布倫戴奇收藏中的古代青銅器、陶瓷和玉器,屬於最高等級……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初,由於不同尋常的歷史環境,古代青銅禮器和其他種類文物,在市場上大量出現,布倫戴奇因此有機會構建如此重要級別的亞洲藝術收藏。”事實的確如此。

[1]銘文原文為:丁子(巳),王眚(省)夔□(京),王易(錫)小臣艅夔貝,隹(唯)王來正人(征夷)方,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