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敵國財產

對經營中國藝術的主要古董商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災難時期。盧芹齋在上海的存貨被中國人沒收。1944年,日本古董行山中商會(及其在芝加哥、波士頓、海豹港、紐約的分店)在美國的存貨,被美國“敵國財產管理辦公室”沒收、拍賣。在協助拉裏·史克曼為堪薩斯城博物館征集藏品方面,功不可沒的北京著名古董商奧托·伯查德遭受了三重不幸:1933年,他不得不逃離德國;1935年,曾經屬於他畫廊中的東西,在為時兩天的銷售會上被拍賣;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美國的存貨,又被美國政府當作敵國財產沒收。但是,所有上述故事,都沒有以下這13件中國文物經歷的故事更令人稱奇。1941年,13件文物中的一部分從盧芹齋手中征購;1942年,被出借給美國布法羅科學博物館。它們都曾被德裔瑞士收藏家愛德華·馮·德·海特男爵收藏。

德·海特在職業上是銀行家,在本性上屬於收藏家。無須添枝加葉,便可成為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小說中的人物。德·海特是一位艷麗的流浪者、有名的同性戀、希特勒第三帝國的潛伏高手,離過婚,沒有後代。他把自己的藝術收藏留給了兩家博物館。他的亞洲藝術收藏,成了蘇黎世裏特貝格博物館的最重要藏品。他的歐洲藝術藏品,包括一些現代大師的作品,遺留給了德國伍帕塔爾市的一家博物館(與其父親奧古斯特一樣)。1961年,那家博物館更名為馮·德·海特博物館。但是,我們在此關注的,是目前收藏於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的8件中國藏品。

1882年,愛德華·馮·德·海特出生於德國的埃伯菲爾德市(目前已並入伍帕塔爾市),那裏曾是紡織工業中心。他是銀行家的次子,那個銀行家族古老、強大,不久前,還被授予了爵位。曾祖父奧古斯特擔任過普魯士王國的貿易部長,後來又成了俾斯麥內閣的財政部長,負責修建了普魯士王國的東部鐵路。馮·德·海特家族,早已屬於財富不斷擴張的魯爾工業圈的中堅。不僅如此,1863年,家族還榮獲了世襲貴族頭銜,獲得了進一步提升。那意味著,家族的兩個兒子奧古斯特和愛德華,擁有了與普魯士宮廷成員建立重要聯系的渠道,並得以進入柏林閑人免進的沙龍(德·海特出生前,曾祖父在柏林買下了家族的豪宅。奧古斯特去世後,上天注定,那裏變成了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在埃伯菲爾德市,德·海特的父母主持招待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還收藏先鋒派藝術作品,包括莫德松·貝克、諾爾迪、科科施卡、馬蒂斯,以及博物館界的首幅畢加索作品。他們的兒子德·海特,則把那些藏品留給了伍帕塔爾市的博物館。該館至今仍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1900年,接受完古典中學的教育後,愛德華在波恩遊手好閑了一年。之後,他加入了杜塞爾多夫輕騎兵。兩年後,他又加入了另一支騎兵團——更加貴族化的波茨坦槍騎兵(這些騎兵預備隊,成了“富二代”獲得普魯士貴族軍官光環的地方)。愛德華前往日內瓦上大學。1905年,在弗萊堡大學獲得了經濟學博士。他沒有步哥哥後塵進入家族企業工作,而是在一家紐約銀行奧古斯特·貝爾蒙特公司當了一年見習生。那家公司負責照料洛特希爾德家族在美國的利益。但是,愛德華與紐約和紐波特市輕佻、花天酒地的生活並不合拍,又返回了家鄉。1909年,他前往倫敦,在27歲時創建了家族銀行的一個分行——愛德華·馮·德·海特公司,其資金源於他繼承的遺產以及騎兵團的一位朋友。

愛德華對倫敦的博物館和藝術商店十分著迷。作為年輕的銀行家,他所到之處暢通無阻,常身著燕尾服,光臨倫敦貴族住宅區的高端聚會和夜總會。1914年夏天,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他正好在波茨坦,並作為輕騎兵(槍騎兵)預備隊中尉在西線服役,參加了馬恩河之戰。為此,他獲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戰友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小男爵”,影射他不到1.7米的矮個子)。1915年,他負傷退伍,擔任德國駐海牙大使館的領事。他在德國軍隊服役,逃脫了在倫敦遭拘禁甚至可能被放逐的厄運。但是1917年,他的銀行財產被當作敵國財產被沒收。他變得一無所有,包括他的藝術品。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柏林處於革命動蕩之時,愛德華迎娶了一位漢堡銀行家的女兒維拉·馮·施瓦巴赫。他的老丈人保羅·馮·施瓦巴赫,是一位已改變宗教信仰的猶太人,也是強大的布雷希洛德銀行的共同所有人。那家銀行曾資助過俾斯麥領導的普魯士王國擴張。因此,德·海特未來的金融事業再次得到了保障。1920年,在老丈人的幫助下,德·海特在阿姆斯特丹開辦了馮·德·海特-克斯騰銀行。但是他的婚姻屬於包辦,18歲的新娘毫無經驗,而他這位新郎的年齡兩倍於她,還只對男人感興趣。在波茨坦騎兵團時,德·海特與德國外交家赫伯特·馮·德克森成了朋友。愛德華曾向德克森坦承,自己“不適合結婚”。1927年,他與妻子維拉離婚,盡管兩人之間還保留著朋友關系(在英國,德·海特男爵成了一名傑出的榮格心理分析家。在瑞士,他是最後幾位與榮格本人一起工作過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