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馬拉松

美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博物館快速發展,在全世界無與倫比。只有2000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的博物館建設浪潮(如我們後面所描述),可以部分與之相媲美。20世紀初至50年代,美國公共藝術博物館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在那個時期,美國的每座城市都相當有自尊。各個城市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精英,催生了1500多座博物館(絕大多數屬於美術館,也包括歷史和科學博物館)。早在1923年,法國藝術經銷商雷內·吉姆佩爾訪問美國,從美國東海岸前往西海岸旅行經停托萊多時,就在日記中寫道:那種藝術博物館熱,“在美國隨處可見,使人不禁聯想到中世紀時大張旗鼓建造教堂的情景”。33年後,另一位法國人訪問美國,那便是時任法國文化部長的安德烈·馬爾羅。有人問法國部長,是否同意麗貝卡·韋斯特所說,美國的大教堂是它的火車站。“不,”法國文化部長答道,“美國的大教堂,是它的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為那個“偉大覺醒”時代的主教堂,至今依然如此。該館創建於1870年,長期以來,它一直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觀光目的地。目前,該館年觀眾數量超過600萬。1905年,小說家亨利·詹姆斯訪問美國時,已預見到了美國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發展。那是他1883年以來首次回國長期旅行。到了1905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搬離了曼哈頓西區14街的古怪大廈,堂而皇之地遷移到上城區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園。“它是位於公園邊緣的一座真正的藝術宮殿。”詹姆斯在《美國遊記》中寫道: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征集即便在價格最高的時候”,也是沐浴在“之前從未享受過的氛圍之中”。那裏的空中飄浮著金錢,“無比之多”,足以買下“所有最精致的東西”。詹姆斯還不忘稱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言之,它會成為一座偉大的博物館。”

然而,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館初期,亞洲藝術頂多在邊邊角角的展廳出現。該館雖然很樂意展示本傑明·奧爾特曼、皮爾龐特·摩根收藏的中國瓷器,但是直到1915年才成立了遠東藝術部。同年,金融家摩根去世,雖然他曾擔任該館董事會會長一職長達10年,但未把他的瓷器收藏遺留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那些正在展廳展出的摩根寶藏,也隨之從展廳中撤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帶來了意料不到的方向性轉變。轉變部分緣於競爭對手波士頓美術館的刺激。那時,波士頓美術館已成為美國亞洲藝術收藏方面的老大。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董事們不懈努力多年,試圖擴大自己的亞洲藝術館藏。該館面臨的問題,是尋找一位公認的權威來領銜新部門。此時恰有一位模範人物波什·雷茨,他是一位傑出的荷蘭學者,兄弟是荷蘭女王威廉敏娜的管家(這樣的關系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沒什麽影響)。

波什·雷茨在慕尼黑和巴黎赫赫有名。他既是學者,也是一名才華橫溢的畫家。雷茨從早年起,便對東亞藝術產生了癡迷。他研究了歐洲主要博物館的有關收藏,用了一年時間深入鉆研中國和日本藝術。1914年,盧浮宮向這位亞洲藝術荷蘭鐵粉示好,請他保管該館的格朗迪迪埃遠東藝術收藏。據說那屬於西方收藏的最佳遠東藝術品(目前屬於巴黎吉美博物館館藏)。但是,隨著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紐約時報》所報道:“法國當局發現聘用此人並不明智。”波什·雷茨轉而跨越大西洋,前去研究美國的主要東方藝術收藏(荷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保持中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抓住機會,邀請波什·雷茨擔任該館遠東藝術部的首任創建主任。該部以中國、日本藝術為核心,同時也展示它們的近親朝鮮和喜馬拉雅地區藝術。波什·雷茨當即接受了邀請。如《泰晤士報》報道,1915年9月,雷茨來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恰逢摩根收藏的瓷器進入最後的拍賣。那批瓷器是當時該館吸引人的明星展品。拍賣也使波什·雷茨所在部門“獲得了新生”。

上任伊始,波什·雷茨便令人欽佩,他善於規範管理,眼力精準,做事有條理,光明磊落,很快贏得了“荷蘭老清潔工”的綽號。有時候,他讓那些被冷落的同事感到惱怒。然而他努力了解博物館各個不同領域的工作。起初,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亞洲藏品,曾委托裝飾藝術部代管。卡爾文·湯姆金斯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非官方歷史學者,如他所概括:1915年,該館存有大量雜七雜八的亞洲藏品,包含“1879年以來收集的東西”。那一年,博物館幾位董事和其他捐贈人聯手,購買了塞繆爾·艾弗裏(該館董事、雕刻師、鑒賞家和藝術經銷商)選擇的一組中國陶瓷,數量達1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