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美國中西部眼中的山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余波,對美國收藏、研究和出售博物館等級的中國藝術品,產生了或明或暗的深刻影響。那一代的博物館研究員和學者,都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不僅在太平洋地區服過兵役,戰後還在日本加入了“盟軍奪寶隊”,負責搶救和返還藝術珍品。然而,與在歐洲工作的研究員和學者不同,他們並未贏得電影裏體現的那種贊頌。起初,一旦有機會,駐紮中國和日本占領軍“藝術與古跡處”的高官們,也會討價還價地購買藏品。1949年,隨著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那種購物行為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此時,富有創造力的中國藝術古董商,開始尋找私人收藏。一些人甚至從美國各地的車庫甩賣中淘寶,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要。美國的博物館研究員也不甘寂寞,他們挖空心思,通過舉辦國際租借展覽吸引觀眾來到他們的展廳。打頭陣的是1961年在美國5家博物館巡展的“中國藝術珍寶展”,展品包括了來自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該博物院源於之前的北京紫禁城)的頂級藏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中西部的博物館研究員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對美國東海岸博物館的長期霸權地位,發起了最後而更廣泛的挑戰。

李雪曼成為美國中西部地區博物館收藏轉向的具體化身,無人能出其右。他是一位自信滿滿的多面手,眼力極佳,經費充足。李雪曼的著作和講座擁有大量粉絲,他利用那種情況和克利夫蘭博物館館長的身份,確立了自己鑒賞家的地位,對藝術鑒賞的見解堅實可靠。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講述過二戰之前拉裏·史克曼在中國的經歷。他也參加過“盟軍奪寶隊”,是李雪曼的友好競爭對手,也是頻繁合作的夥伴。李雪曼之於克利夫蘭博物館,與拉裏·史克曼對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所起的作用大同小異。他們都充滿自豪,在各自城市征集亞洲藝術傑作,在當地出人意料地建成了供奉亞洲藝術的公共神龕。欣賞那種藝術類型,需要有耐心和刻苦鉆研。

李雪曼出生於西雅圖,父親是受雇於聯邦政府的電氣工程師,協助建立備受聯邦政府鼓勵的嶄新大眾傳媒——電台。李雪曼出生後不久,一家人遷居紐約曼哈頓。到了上學的年齡,李雪曼就讀於當地的公立學校。李家第二次搬家的目的地,是華盛頓特區。李雪曼曾在菲利普斯收藏館,花了幾個小時觀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作品,培養了“對藝術史的強烈興趣”。他曾就讀於美利堅大學,把專業從科學轉換成藝術史,拿到了文學本科學位和研究生學位。1938年,他在美利堅大學遇到了露絲·沃德,倆人結婚共同生活了69年。據他們的女兒凱瑟琳說:“父親是網球手,母親是女生聯誼會的積極分子。”

瑪麗·安·羅傑斯是露絲和李雪曼的長期朋友,她對李雪曼夫妻有過很好的描述:“露絲與李雪曼的才氣真是絕配。她性格堅如鋼鐵,南方口音濃厚,講話抑揚頓挫、迷人、充滿奔放的魔力,如同夏季河流,沖刷著李雪曼的不動聲色和沉默寡言。李雪曼說:‘她使我變成了文明人。’李雪曼曾親自安排倆人的蜜月旅行,把它搞成了鉆入深山老林的艱難徒步,其間的生活設施只有帳篷和睡袋。似乎從那時起,露絲就開始對李雪曼實施啟蒙教育。”蜜月結束後,小兩口移居克利夫蘭。李雪曼在克利夫蘭的凱斯西儲大學拿到了藝術史博士學位。他的論文《美國水彩畫評述》,是美國最早涉及那種藝術類型的論文。那時,李雪曼偶然參加了密歇根大學的中國藝術暑期班。該班的老師是詹姆斯·馬歇爾·普盧默,曾在上海和福州居住過十五年,就職於獨立、有權勢的“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普盧默非常喜歡中國陶瓷,曾對一些主要皇家禦窯遺址進行確認考察。他的教學方法也具有獨創性。他會解釋主要窯口陶瓷的不同之處,之後用布蓋住那些中國老瓷片,只讓學生們觸摸,以此辨認某塊瓷片屬於哪個窯口。後來,李雪曼回憶道,普盧默通過那種上手技術,使自己了解了“亞洲藝術的神秘性和實用性”。應該補充的是,普盧默的興趣還包括佛教雕塑、拉其普特微型畫、日本“潑墨畫”以及中國青銅器。老師的那些愛好,都對李雪曼產生了影響。

普盧默鼓勵李雪曼進入亞洲藝術領域。李雪曼拿到博士學位不久,便來到克利夫蘭博物館,以志願實習生的身份,協助該館時任亞洲藝術研究員的霍華德·霍利斯工作。1949年春季,在霍利斯指導下,李雪曼在克利夫蘭博物館推出了一個中國陶瓷展覽。同年,李雪曼跳槽到底特律美術館,獲得了博物館研究員職稱。他開始撰寫內容廣泛的豆腐塊文章,涉及中國陶瓷、柬埔寨雕塑和美國水彩畫等等,這些文章成了李雪曼的終身標志。此時,李雪曼還從未踏上過歐洲或亞洲的土地。1944年,他加入了美國海軍,擔任助理領航員,開始了遠航。一年之後,李雪曼終於抵達中國大陸。1945年,日本投降後不久,李雪曼所屬艦船駛入離北京最近的港口塘沽,他的部隊再沒有接到其他命令。李雪曼少尉的艦長,是一位喜歡使用蟲餌的釣魚愛好者。李雪曼對艦長說,自己想去看看北京。艦長同意給他三四天假期,但警告說,如果逾期不歸,他將面臨擅離職守的指控風險。李雪曼本人對那次旅行有以下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