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為善,有報嗎?(第5/6頁)

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時秦地東至河。

夷吾為了能回國,這次果然乖乖地把河西的土地獻給了秦國作為賠禮。為了怕秦國不信,還把自己的太子送到秦國來做人質。秦穆公得到了晉太子這樣的人質,也大方地把女兒嫁給了他。因為夷吾割讓了河西,秦國的領地大大擴張,東至黃河,國勢一時鼎盛。

其實穆公用的計策,一樣不是什麽新招,不過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而已,只是這次是用在國家大事之上。如果穆公一開始威脅要割地才放人,列國豈不是將秦國看成綁匪?晉國人看到穆公不敢殺夷吾,必然會討價還價。可是一開始說要拿夷吾祭祀上帝,最後卻放過他,人家必然會說穆公仁厚,晉國做錯了事,賠禮也是應該的。下了這一步好棋,面子、裏子全都被秦穆公拿到手,各位看看這是何等人物!

十八年,齊桓公卒。

前面說過,在本紀體中如果突然去記一件別國的大事,或突然去記別國的人物,那必然代表那件大事足以影響天下局勢,或這個人物的生死足以撼動天下。霸主齊桓公當然是這樣的人物,他的死使得天下重新回到無霸主無秩序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晉國、楚國、秦國,甚至更弱的宋國,無不對這個空出來的霸主位置虎視眈眈。

二十年,秦滅梁、芮。

想要爭奪霸主,就必須壯大自己的力量;要壯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須並吞弱小的勢力,不管用什麽方式。這一年,秦國一口氣滅掉了旁邊的兩個小國──梁國和芮國。

梁國是什麽國家?根據唐代《元和姓纂》記載:“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是為梁伯。”如果這樣的記載可信的話,那麽秦國根本就是滅了自己的同姓之國。

但就算真的是滅同姓之國,在春秋時代這也是常有的事,為什麽這裏要大書特書?因為天下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帶來歷史上意想不到的結果。史學家想讓你看看,隨便滅掉這一個小國,將會給秦國帶來什麽樣的意外。

二十二年,晉公子圉聞晉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滅之。我兄弟多,即君百歲後,秦必留我,而晉輕,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歸晉。二十三年,晉惠公卒,子圉立為君。

各位還記不記得那位到秦國當人質的晉國太子?這一年,他聽說父親生病了,真是心急如焚。看到這裏,我想很多人會不由得感嘆,這真是一位孝子啊!不過事實可能和各位想的有點差距,因為他心急的不是父親的健康,而是自己能不能回國繼位。

而兩年前被秦國滅亡的梁國,正是晉太子母親的娘家。如今梁國滅亡,換句話說,太子失去了所有從母家那邊可能得到的支持和幫助。更糟糕的是,他的兄弟眾多。從歷史來看,兒子的重要性向來與總數量成反比,因此等晉君死掉之後,未必是他繼位。

秦國有晉太子在手,必然以為奇貨可居,或許會對晉國百般需索,不肯輕易放太子回國。而晉國的臣子們看到這種情況,必然會輕視這個被秦國宰制的太子,可能就會改立其他兄弟作為新君。到時候,太子豈不是什麽都沒有了?於是太子決定偷偷逃回晉國去,而且他成功了。

第二年夷吾死了,太子圉順利地繼任國君。問題是,秦穆公非常生氣。為什麽生氣?因為太子圉名義上是人質,實際上穆公對他極好,把女兒都嫁給了他。結果太子圉居然對秦穆公不告而別,甚至連老婆都拋棄了,實在讓秦國太丟臉了。

秦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秦怨圉亡去,乃迎晉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謝,後乃受。繆公益禮厚遇之。

圉拋棄秦國,秦國也決定拋棄他。秦穆公從楚國迎回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準備扶植他成為新的晉國國君。但接下來,穆公卻做了一件可能會讓各位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他決定讓被圉拋棄的那位秦國公主再嫁給重耳。

等等,各位此時可能覺得有點怪怪的,我們不妨來推算看看。圉是夷吾的兒子,重耳是夷吾的哥哥,所以圉是重耳的親侄子。既然圉是重耳的親侄子,那麽圉的夫人當然就是重耳的侄媳了。啊,穆公居然要把重耳的侄媳嫁給他!這種事傳出去,重耳還要做人嗎?

如果你是重耳,此時此刻碰到秦國這樣的要求,請問你會不會接受?

重耳的第一反應是敬謝不敏,絕不答應這樣荒唐的提議。但重耳的臣子們卻紛紛反對,勸他一定要接受。為什麽呢?因為非接受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