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遷都,沒有任何借口!(第5/5頁)

屯兵南陽的袁術更不會表示異議。因為他是袁紹的弟弟。

不過,袁術沒有異議,卻有要求。他要求袁紹送他千匹戰馬,以示有福共享和兄弟情深。

袁紹沒給。

在袁紹看來,袁術此舉不叫有福共享和兄弟情深,而叫趁火打劫和兄弟情薄。

哥哥新得地盤有喜,做弟弟的不備禮致賀,反而借機索馬,袁紹覺得,做人,不能太像袁術。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袁術心裏也是委屈多多。哥哥新得地盤乍富,做弟弟的沾點小光而不得,袁術覺得,做人,不能太像袁紹。

兄弟倆自此反目。

反目是反目了,日子卻還要過下去,袁術的問題恰恰是,日子過不下去了。

革命低潮年代窮啊,缺馬也缺糧。簡直沒有什麽不缺的。當激情燃燒的歲月轉瞬即逝後,“把日子過下去”幾乎成了各路諸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了,也有不缺的。

比如荊州劉表。荊州是個好地方、富地方,而劉表是天底下頭一號富貴閑人。袁術決定,向他開口,借糧二十萬。

卻不給。

劉表甚至沒有給出不給糧的理由,這讓袁術尤其覺得難堪。

因為,他被輕慢了。

這種輕慢毫無疑問是致命的,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輕慢另一個人其實有無數種方法,最致命的方法是視若無物。

袁術就被劉表視若無物了。

他決定報復。

不僅向劉表報復,也向他哥袁紹報復。不錯,現如今的袁術還是個小人物,但小人物的報復也是可怕的,特別是小人物變成小人之時。

袁術現在就想做一個小人。因為他要報復,無所不用其極地報復。

很快,袁術就發現,原來報復一個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實力不夠。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復他人就是打他人嘴巴,可要是報復者實力不夠的話,結果很可能只有一個。

被被報復者打嘴巴。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袁術決定拉上孫堅,一起參與報復計劃。

在袁術眼裏,孫堅其實也是苦大仇深者。當時率兵回江東時,他遭到了荊州劉表的圍追堵截,而給劉表下達任務的人,正是袁紹。

所以袁術堅定地認為,孫堅和他一樣,擁有共同的敵人——袁紹和劉表,在階級感情上,他們是高度一致的。袁術因此給孫堅寫信,寫一封添油加醋的信:

“……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這是一封看上去很美的信,如果計劃能順利實施的話。孫堅看完信後心潮澎湃了。他突然覺得,如果連袁紹的弟弟袁術都覺得大哥該死的話,那他不挺身而出就不是俊傑了。那句話是怎麽說來著,識時務者為俊傑。

但是程普攔住了他。程普覺得這封信很是可疑,一個做弟弟的,如此仇視一個做哥哥的,沒道理嘛……拜托,給世事一個合乎邏輯的道理好不好?

他勸孫堅,不要著了袁術的套兒。孫堅卻對程普的提醒置之不理。他心潮澎湃了。

一般來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心潮澎湃者其實是不聽任何人建議的,他只聽從內心的召喚,哪怕前路死字當頭,他也會義無反顧。

畢竟報仇,對一個男人來說,應是永恒的主題。而他孫堅不僅是男人,還是個志存高遠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