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算(第5/5頁)

董卓也著急。他握著手中那把打制精巧的七寶刀,深感人生無常,盛筵必散,自欺欺人最可恥。

小人物對大人物過目不忘

中牟縣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

中牟縣的縣令也是個默默無聞的縣令。

但是這一天,一個人的到來讓該縣特別是該縣縣令變得赫赫有名起來。

來者是曹操。他一騎遠來,直奔家鄉而去,途經中牟縣。

中牟縣,似乎將與他路上所經過的無數小縣一樣,成為其來去匆匆的一個驛站。

卻到底沒有。

因為他在此落網了。曹操曾經以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只是人間囈語,更何況他幹的是經天緯地的大事,行的是為國除奸的義舉,怎麽可能會被董卓發往全國的通緝令所制?

可事實確是如此。

原因只有一個,中牟縣的政府工作人員太敬業,本著寧可錯抓一千,絕不漏過一個的精神將曹操抓到了縣衙門。

陳宮這個名字就此浮出歷史的水面。因為他是該縣縣令。

陳宮不僅是中牟縣的縣令,在此之前他還見過曹操。

那是他在洛陽求官的時候,曾有幸一睹曹操尊容。

但曹操卻不記得他了。

這個世界往往是這樣,小人物對大人物過目不忘,大人物卻只對更大的人物過目不忘。雖然曹操還談不上是大人物。

曹操因此被關押了。事已至此,他的記憶力究竟怎樣已無關緊要,緊要的是,陳宮記得他,這就夠了。

但是陳宮關押了曹操並不意味著要殺了他。

也不意味著他要將曹操解往洛陽。

他什麽都不為,只為心頭一個疑惑找不到答案:曹操為什麽要刺董?

曹操沒有給他答案,只給他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曹操邊說這句名言邊笑,是那種居高臨下的笑,也是寂寞向死之笑。在一臉笑意中,曹操終於明白,在這一回的暗殺行動中,天意到底沒有在自己一邊。

不錯,刺董前他是有九成把握,但畢竟還有一成天意逃不過。中牟被囚,曹操以為就是那一成天意的體現。

陳宮卻出人意料地放了他。

不為別的,就為曹操說了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這是一句直指人心的名言。曹操為之所撼,陳宮也為之所撼。

其實很多年來,陳宮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的。其郁郁不得志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每天仰天長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無人回答他。

中牟縣有著無數的燕雀,卻沒有一只鴻鵠。所以,對來自陳宮這只疑似鴻鵠的提問,在中牟縣是找不到答案的。

找不到答案,有惺惺惜惺惺者也行。

卻也沒有。所以陳宮的痛苦是雙重的痛苦,直到曹操突然在他面前,吐出這句他每天必念的話時,陳宮有如遇知己的感覺。

任何一個時代,知己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遇上了,陳宮決不輕言放棄。所以他不僅放了曹操,還很快作出了一個後來影響他一生的決定:棄官跟隨,隨這個男人去浪跡江湖,去問鼎天下。

毫無疑問,陳縣令是癡情的,或者說是執著的。但另一方面,他也是輕率的。這輕率倒不是指他做出的棄官舉動,而是指他盲目跟隨曹操。陳宮不知道,自己很快就會為這個男人付出沉重的代價,原因是他根本就不了解眼前這位大名鼎鼎的男人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其實,曹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這樣的事實一如我們中間的很多人,自以為光明磊落、問心無愧,為天下事可以公而忘私,卻不知道在某些特殊的時刻,我們心裏的猙獰觸角,會突然惡狠狠地伸將出來,伸向那些最熟悉、最友善人兒的喉嚨,令其死亡。

這樣的人間悲劇,這回要在曹操身上上演了。

並且這樣的時刻,已然近在眼前。

因為曹操又出發了,朝著目的地,表情堅定、心無旁騖地出發了。他的身邊,則是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陳宮……

命運,即將在此二人身上拐一個彎兒。一個死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