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下大不過一封表奏

董卓突然覺得,天亮了。

一直以來,董卓都有懷才不遇的感覺,雖然他並沒有什麽才。先前和黃巾軍作戰時,董卓的部隊被打得滿地找牙,而他則是滿世界找窩。要不是張飛出手相救,董卓很有可能會在另一個世界懷才不遇了。

當然,說董卓一點才都沒有也不對。雖然打黃巾軍毫無戰績,但令人奇怪的是,董卓接下來竟然在仕途上平步青雲,榮升西涼刺史,手下統領著二十萬西州大軍,很有一方諸侯的感覺。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他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滿足其欲望的快捷路徑。董卓在其人生絕境處傾其所有,全力賄賂十常侍,以為其進步之梯。而十常侍也終於成就了他,讓他從一個被問罪官員搖身一變為封疆大吏。正所謂各得其所。

但是現在,董卓卻要拿十常侍開刀了。

因為他隱約聞到了一絲混亂的氣息。來自京城的混亂氣息。

雖然遠在千裏之外,董卓卻認為,可以有所作為。

不僅僅是有所作為,甚至可以大有作為。

因為作為他,董卓,本來的機會就不多。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渾水摸魚的話,為什麽不摸呢?

不摸白不摸,摸了不白摸。他可不是別人,他是注定要讓這個世界風生水起的董卓。

打黃巾軍,我不行;搞政變,你們不行。董卓豪邁地作如是想。

天亮了,一如董卓的心情,那叫一個意氣風發。

大部隊便意氣風發地開拔。

但是一雙手伸了出來,攔住了部隊前行的方向。

是李儒。

李儒是董卓最重要的謀士,也是其命運最重要的推動者。李儒一生的工作就是在人心與人心之間出牌,或者翻開對方的底牌。

而這一次,他摸不透何進等人的底牌。

不錯,何大將軍是鼓勵地方上的同志帶兵進京保家衛國,可下的又是密旨。李儒以為,在這個世界上,最陰險肮臟的東西就是密旨了,因為它見光死。正所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多少英雄豪傑成了密旨的犧牲品啊……所以,李儒給董卓的建議是緩行。

董卓卻不想緩行。他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賭徒,在將身家性命全都押上去時,任何反對意見對他而言都是耳邊風。董卓推開李儒的手,繼續他的意氣風發。

李儒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董卓上表,求一個名正言順。

董卓這回同意了。因為他也明白,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實怕就怕“名正言順”四個字。只有名正言順地帶兵進京,才能免遭他人暗算。雖然董卓刺史是懷著一顆暗算他人的心帶兵進京的,但是多給自己一把保護傘,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一封義正詞嚴的表奏在馬背上誕生了。表曰:

“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謾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董卓與李儒相視一笑,覺得天下雖大,到底大不過一封表奏去。

這封表奏的殺傷力很快就體現出來了。

侍禦史鄭泰棄官不做了。

盧植也棄官不做了。

甚至朝廷上大半的官員都望“表”而逃。

原因是何進在早朝時持此表慷慨激昂地表彰了董卓的耿耿忠心。他同時表示,要派人去澠池迎接董卓及其大部隊的到來。

張讓卻沒有跑。

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哭著喊著要你性命的話,以天下之大,想跑是跑不掉的。所以這樣的時刻張讓以為是魚死網破的時刻,是先下手為強的時刻。他找了五十個刀斧手埋伏在長樂宮嘉德門內,準備再次實施暗殺行動。

暗殺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張讓對刀斧手們諄諄教誨。

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沒有完成。

請君入甕。

怎樣讓何進盡快入宮,是關系到他腦袋能不能盡快落地的重要的環節。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太後親自召見他。

張讓苦思冥想,並最終決定遊說太後。

太後竟然親自召見了何進。在張讓對其遊說之後。

這讓張讓覺得自己很有面子。

但其實,張讓錯了。

因為何太後不會給任何人面子。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面子從來就是給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何太後位列至尊,她只會給自己面子。

張讓不清楚的一點是,何太後之所以要召見何進,只是因為後者不聽話。

說了不許殺張讓等人,卻陽奉陰違,引外兵進京,這是不把她堂堂太後放在眼裏啊。何太後因此要找何進問一個明白,在這個國家,究竟誰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