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 第三節(第3/6頁)

“不敢。”那裴昂抱拳朝石越行了一禮,略側了側身子,面對著折可適與何去非二人,他身材矮小,面目黑瘦,但聲音卻中氣十足,說道:“折將軍素稱‘將種’,何先生亦是本朝兵學大宗,學生班門弄斧,還望二公毋怪。”

他謙遜兩句,便話入正題,“學生向丞相所獻者,乃是鐵壁合圍、十面埋伏之策!若用學生此策,必能生擒遼主,使十萬遼兵,匹馬不得生回南京!”

折可適方聽完這一句,嘴巴已是張得好大,驚聲問道:“袁先生是說,要在此河北平原之上,四面包圍這十萬契丹鐵騎?”

“不錯,此乃當年韓信圍項王、匈奴困漢高之法!”裴昂點了點頭,慷慨說道。

“先生真規模宏大,非吾輩敢想。”折可適譏諷的說一句,挑釁似看了何去非一眼。何去非臉都快要紅到脖子根了,尷尬的避開折可適的目光,輕輕咳了一聲。

裴昂卻不知道折可適這是諷刺他,高興的朝折可適抱了抱拳,連聲說道:“不敢,不敢。”當下便滔滔不絕的說起他的策略,折可適與何去非聽得心不在焉,又不知道石越究竟是什麽意思,只好象個泥塑木偶一樣,聽他說得天花亂墜。

好不容易聽他說完,石越卻也不問他二人意見,只是溫言與裴昂說了兩句,打發他高高興興的辭去。石越才笑道:“你們聽聽裴千裏說什麽,也好知道外頭現在都是何種議論。我記得裴千裏才到宣台之時,正逢拱聖軍之敗,他獻的是固守大名府,以待天下勤王之師之策;其後他獻的是高壘深壁,毋與之戰,待其自去之策;轉眼之間,已成鐵壁合圍、十面埋伏了!”

到了石越面前,折可適卻沒有那麽隨便了,他與何去非都知道石越的話沒有說完,便靜靜凝神聽著。

果然,過了一會,石越煩躁的起身踱了幾步,說道:“我須得盡快趕到冀州,親眼看一看深冀局勢。明日起,你二人便隨我輕騎前往,人不要多,只坐兩輛馬車,四馬拉車,沿途到驛鋪換馬,侍衛也只帶一百騎便可。”

“這……恐怕不太安全。”折可適其實早已猜到,這時候聽石越親口提出,便知他心意已定,但他卻不能不勸諫,“丞相若是嫌慢,明日起,咱們不妨晝夜兼程。”

“晝夜兼程容易,人也可以吃幹糧,叫馬吃什麽?大隊人馬,沿途供應,都要事先準備。還是人少要好些。”石越搖搖頭,道:“韓參政已經回京,汴京……”

他嘆了口氣,欲言又止,“方才冀州來報,連深州的遼軍,也已經有北撤的跡象。”

折可適正要勸石越沉住氣,何去非已經急道:“深州之敵,無論如何都不可讓他們跑了!”

“故此我打算下令讓慕容謙率兵東下。”石越躊躇道,“他雖經大敗,可也已經快兩個月,該恢復些元氣了。河東久無戰事,呂吉甫也已經率太原兵下井陘,算著時間,這幾日間該到真定府了。兩路合兵……但王厚卻建議我令慕容謙與呂吉甫率部走滿城,北攻遼國易州。”

“此妙計也。”折可適擊掌贊道:“丞相尚有何疑?”

何去非也說道:“慕容謙與呂惠卿雖然未必能攻下易州,然而遼人絕不敢棄之不顧。一旦易州失守,不僅可自易州攻紫荊嶺,紫荊嶺天險頓失;更可威脅範陽,遼軍一切糧草供應,必經範陽南下。下官敢擔保,耶律信絕對不能聽任易州告急而無動於衷。自遼人南犯以來,我軍與遼軍交戰,幾乎都是在遼軍選擇的地方,他們要打便打,不想打便不打,我軍全無主動可言。如今兩軍既在深冀間僵持不下,我軍趁此機會,在遼國境內辟一戰場,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

“遼人在易州本就有精兵駐守。”石越卻仍然頗有顧慮,“休說慕容謙與呂吉甫多半是攻不下易州,便是要調動遼軍,也不容易。我以為耶律信遠水不解近渴,遼人要增援易州,多半是耶律沖哥出兵,或者調動幽州守軍。而我軍少了左翼這一支兵力,對河北戰局,亦是舉足輕重。”

折可適心裏未必真的瞧得起慕容謙的橫山蕃軍,但他揣測石越心意,以為是石越不願意慕容謙錯過河北的大戰,心中一轉,便笑道:“丞相所慮,亦不無道理。既是如此,何不只遣一支偏師,行王厚之策?”

石越愣了一下,奇道:“偏師?”

“不錯。”折可適笑道:“呂惠卿的太原軍,亦有五千之眾,號稱悍勇。雖是客軍,正好段子介的定州兵熟悉地理,丞相何不令段於介率定州兵到呂惠卿帳下聽用,兩處合兵,佯攻易州。”

石越心裏覺得這不失為一個辦法,卻又有些遲疑,過了好一會,才道:“恐遭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