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 第三節

石越突然決定親自前往冀州前線視察,對此宣撫使司內眾謨臣都各持己見,意見不一。但是,石越似乎心意已決,九月十三日,便率眾人自大名府出發,除了樓煩侯呼延忠率三千殿前侍衛班寸步不離外,石越只留下了參議官遊師雄在大名府處理日常事務,其余主要的謨臣,除了陳元鳳還在橫塞軍中,仁多保忠已經返京,唐康、何畏之、和詵皆已先後去了冀州與永靜軍前線,自李祥以下,折可適、吳從龍、高世亮、黃裳、何去非,以及範翔、石鑒,盡皆隨行。此外,隨石越北上的,還有數十名在宣台聽差的低級文武官吏,以及十幾位文士清客——這些大多是河北本地人,都是石越在北京開府之後,前來投效的。這是當時風氣,這些人在河北各府州都算小有名氣,也算是當地人望,延攬這些人,於了解河北之民情地理以及宣台軍令通行皆頗有好處,這十幾人中,也有幾名是逃難而來的,石越將之招致慕府,也是為了安撫河北的士大夫們。

其實在軍事上的決策,別說是這些人,便是範翔、吳從龍、黃裳的建議,石越也並不甚重視。他倚為謀主的,身邊主要是折可適、遊師雄與何去非三人,除開這三人,他是寧肯舍近求遠,公文往來去詢問王厚、慕容謙、何畏之等人的。至於此刻聚集在大名府的許多不掌兵的河朔將領,那也只是在宣台掛個名而已,許多人自從到了大名府,幾個月來,甚至都不曾見到石越長什麽模樣。這與他當年在陜西之時,完全不同。熙寧時石越在陜西,雖不能說有周公風範,可是當地才俊之士,只要到安撫使司遞上名帖,絕大部分人,還是有機會親自見到他本人,面陳自己的建議的。

石越在朝廷做宰相時,便已經略略有一些重陜西而輕河朔的風評。但他曾在陜西做過地方官,熟悉、了解當地的人物,而肯加以重用,這也是不足為怪的。正如兩浙路的進士,尤其是西湖學院出身的進士,也更受石越青睞,這都是一個道理。眾人也並不會因此而生怨恨之心。他此番宣撫河北,河朔名士大都還是十分高興的,雖然石越來無論如何都比不上韓維、韓忠彥來,可眾人都知道他有禮賢下士的名聲,也都將此看成一個機會。在當時人的心目中,石越算是京東路人,而範純仁算是陜西人,韓維與韓忠彥則算是河北人,因此,河朔的名士們都覺得,石越現今雖然偏向陜西人,可是他畢竟是京東路人而不是陜西人,若來過河朔之後,必然態度會大有改觀,不僅眼下就難得的受賞識的機會,日後對河朔士人來說,也是大有好處的。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不能不讓他們感到一些失望。石越到了河北後,對文士雖不失禮遇,卻也難有親信重用的例子;至於武將,則更是大多受到冷落。他信任重用的,依然是西軍與河東出身的將領,河朔軍中,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低級武官有時候反而能在宣台謀一個要職,中高級武官卻完全受到排斥。只不過,若沒有文士替他們出頭,這些河朔將領心裏再如何郁悶,也是沒有人會關注到的。尤其是在石越斬了武騎軍都校荊嶽之後,許多河朔將領雖然心中都十分不平,可是卻根本沒有人敢做仗馬之嗚。

由大名府至冀州,有四百多宋裏。石越雖然下令輕車簡從,麾下一千人馬,統共也有四千余眾,六七千匹馬,外加幾十輛馬車。這還沒有算上隨行的遼國使團。這麽多人馬,盡管是在宋朝境內,都是騎馬坐車,又是沿著官道,沿途又都有補給供應,每天也只能走六十到八十裏。計算時間,到冀州大約要走上六七天,那時已經是九月下旬了。

因此,石越走得一天,也不過走了約七十裏路,剛好趕到館陶。他心裏有些嫌慢,當地官員前來接他進城休息時,他便有些躊躇,只是他知道這浩浩蕩蕩的人馬,單是供應人馬吃喝,住宿之處,便不是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解決的。故此他雖不太情願,卻也只得隨地方官進城,在館陶城內過夜。

他這次北上冀州,負責替他打前哨的,是勾當公事高世亮。高世亮率領數十名精幹官吏,比他們早行一日,一路打點,石越一行到達館陶之時,他早已離開,只留下兩名親吏等候,將石越迎至他親自選定的下塌之處——這是一座十分幽靜的大宅院,也不知道是誰家的產業,在石越進入宅子之前,石鑒與呼延忠已經率領班直侍衛將這座宅子又重新搜查了一遍,又遍設崗哨,待石越入住之時,這裏儼然已經成為了另一座宣撫使司行轅。

石越也沒什麽心思關心高世亮是不是擾民,在宅子裏剛剛安頓下來,便立即叫人將那兩名打前哨的親吏喚來,問道:“你們高將軍現在到了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