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 第四節(第2/5頁)

唐康至今都沒明白他是如何辦到的這一點的。但他知道,兩府的相公當中,如李清臣,還有以前任兵書章惇,對陸師閔都十分賞識。連石越與範純仁都認為這樣的官員,總是有必要存在的。只有蘇轍與禦史中丞劉摯,始終對他看不順眼,但是無論如何,陸師閔如今依然擔任著幾乎是大宋地方官中最重要的職務。

“陸公、陳公。”與陸師閔、陳元鳳見過禮,唐康便直奔主題,抱拳道:“虜事急矣。康奉使前來北京,一是奉禦前會議敕令,設北道都總管,以知大名府孫路兼,令大名府通判遊師雄佐之,康則奉旨監軍。”他一面說著,已然起身,一個從人捧出一卷敕令來,孫路連忙躬身上前,接過敕令。唐康又道:“朝廷議定,權由北道都總管,統領大名府及磁、洺、博三州諸禁軍、廂軍、巡檢、義勇,朝廷不日將於大名府設河北宣撫使司,節制河北諸將,統兵作戰,這北道都總管司,便是要為宣撫使司,做好準備。”

唐康高聲說完,眾人臉上都並無意外之色。自遼人大舉入侵之消息傳至大名,陸師閔、陳元鳳等人,早已料定朝廷必會設安撫使司、宣撫使司之類的機構,節制河北兵馬作戰。唐康既然宣布了設立北道都總管司及相關人事任命,那麽眾人便已知道,唐康、孫路、遊師雄三人,都是將來能入宣撫使司的人選了。陸師閔與陳元風雖然眼熱,但他們也自知朝廷不可能讓他二人來組建北道都總管司——二人身份不同,轉運使兼掌一路兵權,那實際便是安撫使了。這於將來宣撫使接掌權力,大為不便。

因此,陸師閔只是試探著問道:“那宣撫使會是……”

“此非康所能知。”唐康搖搖頭,不肯透半點口風,只是又說道:“樞府已經頒令調兵,令姚君瑞率雲冀軍前來北京集結。此外,樞府還抽調了龍衛軍、威遠軍、橫山蕃軍、環州義勇前來大名,吳安國的河套蕃軍將前往代州,渭州番騎則前往真定府。我來之前,西夏正使已向朝廷上表,稱他們對契丹南犯毫不知情,不會與契丹勾結東侵。不過蠻夷之言,難以盡信,是以樞府暫未調發振武軍與神銳軍。”他掐著指頭算了算時間,又補充道:“再過兩日,姚太尉便要先率拱聖軍北上,進駐河間府。”

唐康這番話一說完,眾人臉上皆露出欣喜之色。眾人都知道,他口中的姚太尉,指的乃是赫赫有名的“關中二姚”中的老大姚兕,而“姚君瑞”,則是老二姚麟。自從種家兄弟相繼去逝,年輕一代的種樸、種建中等人皆還未成氣候,二姚便成為西軍將門世家中聲望最高者。尤其是姚兕,官至正四品上忠武將軍兼拱聖軍都指揮使,以軍功封韓城侯,位列樞密會議。由他統兵前來,無疑是給河朔諸軍吃了一顆定心九。

陸師閔便即笑道:“有韓城侯先來,那我等便可放心了,只是前日所頒詔旨……”他突然提起這話頭,眾人的臉色都又變得凝重起來,一齊望向唐康。

唐康知道陸師閔說的,是朝廷日前頒布天下的《敕榜趙、冀八州軍民詔》。這道敕榜,是直接頒給河北趙、冀八州軍民,告訴他們契丹已經大舉南犯,朝廷已然召天下之兵北上禦敵,然恐契丹殘暴,殘害八州百姓,乃諭告諸州百姓,凡願意南撤者,朝廷將沿路設粥場提供食物,並在大名府、相州、衛州直至汴京,及黃河南流南岸之京東路諸州搭設棚帳,提供避難之所直至戰爭結束。

這份敕榜,毫無疑問是受到許多官員質疑的。但是兩府頒給各府軍州縣之敕令中,措辭嚴厲,勒令各級官員必須執行此詔,否則將以貽誤軍機論處,亦由不得他們反對。

然而,趙冀等八州的官員倒也罷了,詔書中提到的大名府等將要接收難民的府州官員,卻不得不面臨巨大的考驗。他們要防止大量的難民帶來的犯罪、暴亂、疫疾,就必須提供充足的糧食供給與足夠的住處,並且保證醫藥供應。可是他們誰也無法預測到將有多少難民到來,雖然敕榜中朝廷提供了指示,告訴哪些州縣的難民應該盡量前哪些州去避難——但事實上,人人都知道這難以做到。許多的百姓根本沒有任何地理知識,他們只會隨著最多的人群向南邊湧來。

而大名府則是首當其沖。

便聽陸師閔又說道:“自敕榜頒布以來,每日皆有數以百計的難民進入大名。以後恐怕還會更多。我們已經得到消息,章子厚在河間府,不準逃難百姓進城,數以萬計的百姓正沿著官道南下——如今官道根本無法北上。”陸師閔望著一臉平靜的唐康,繼續說道:“我已經給沿途州縣下令,反正他們也要南撤了,幹脆開倉販濟,給那些百姓也提供糧食,免得他們餓死,發生疫疾。只是南逃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再加上朝廷頒布了敕榜,大名府儲糧再多,康時你剛才也說了,還有這許多大軍要來大名府集結,到時候少了軍糧,我這運使難辭其咎。可是我若不給這些逃難百姓吃的,朝廷敕令,我也不敢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