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戌正(第6/12頁)

大望樓!

大望樓就矗立在後花園裏,如果他們棄馬要逃,只能是順梯子爬到樓頂,躲在上頭。等風頭過了,再下來逃走。沒錯,姚汝能那個渾蛋,不是正在修大望樓嗎?

元載想到這裏,臉色轉冷,小小的一個靖安吏也敢在他面前耍心眼?他喝令召集不良人,親自帶隊,要去甕中捉鱉。

你們能上去,可是下來就難了!

為了修復大望樓,救援人員打通了一條相對安全的進入路徑。修復者不用強行穿過起火的三大殿,而是從京兆府這邊的墻上打的一個洞,進入臨近的靖安司監牢,再從監牢前的小花園翻入後花園。

元載帶著人,就從這條路進入後花園。他一馬當先,手腳並用攀上木梯,噌噌噌一口氣爬到了頂端。

大望樓的頂端非常寬敞,是一個長寬約十二丈的寬方平台,地上鋪著一層厚氈毯,四邊有圍欄,中間的樞柱支起一面翼立亭頂,以遮蔽風雨。

此時在平台上,八具武侯的屍體橫七豎八躺倒在地。蜥皮鼓、五色旗、紫燈籠等信號用具扔了一地,還有飯釜、水囊、暖爐、披風之類的生活用品散亂地扔著。姚汝能和其他兩個雜役正蹲在那裏,逐一進行檢查。除此之外,別無他人。

見到元載突然氣勢洶洶地爬上來,姚汝能覺得很意外。元載掃視一圈,發現這裏實在沒有藏人的地方,便沖姚汝能喝道:“你把聞染藏哪裏去了?那個男人是誰?”

姚汝能無辜地回答:“在下一接到命令,立刻趕緊來修復大望樓,這不是您要求的嗎?哪有時間去藏人啊?”

元載身子前傾,大腦門幾乎頂住姚汝能的臉:“若不是你通風報信,他們怎麽會突然從藥鋪裏逃走?”他轉過頭去,向另外一個雜役:“你說!你看到沒有?”

這雜役就是他安排的眼線,這人一看長官發火,戰戰兢兢地回答道:“回稟評事,在下一直緊隨姚汝能左右,他……他確實沒跟任何人傳遞過消息。”

“不可能!那是你沒看出來。你把他跟什麽人說過話,做了什麽,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元載煩躁地搓著手指,簡直不敢相信,在自己眼皮下,居然讓聞染逃了。

雜役記性很好。姚汝能先跟幾個主事談過,內容不外乎是籌備修復材料與人手,現場征用了慈悲寺門前的一批大燈籠。然後他又請救火兵開辟了一條安全通道,帶著這批材料爬上了大望樓,評估損失情況。

雜役記得姚汝能跟人來往的每一個細節,清清楚楚,沒有任何疑點。元載不死心,追問那批燈籠在哪裏。雜役一指,它們正掛在大望樓的亭頂外緣。這是在提醒周圍望樓,這裏出現故障,正在檢修。

元載趴在圍欄邊緣,探頭挨個去摸燈籠,幾次差點翻倒出去。可讓他失望的是,燈籠上除了卍字紋飾之外,沒看到任何字跡。元載縮回身子,俯瞰著下面的靖安司,一片黑漆漆的。

這次他真是想不出來,聞染和那個神秘男子,到底還能藏在哪裏。

“盡快修好,不然重罰!”

元載一拂袖子,從大望樓上悻悻地爬下去。他還有太多事情要做,不能在這裏浪費時間。

看到他爬下去走遠,姚汝能這才擦了擦汗,心中連呼僥幸。他吩咐那兩個雜役繼續翻檢屍體,然後背過身去,輕輕地撥轉其中一盞燈籠。

這盞燈籠的罩紙分成兩半,一半薄紙,一半厚紙。如果燈籠轉動起來的話,從一個固定的角度看過去,會看到燭光忽亮忽暗。姚汝能的手法很有規律,很快,在大望樓附近的一片陰森林子裏,亮起了一個很小的光團。光團閃爍幾下,似乎在與大望樓應和,隨後熄滅。

姚汝能徹底放下心來。

他被元載逼問出藥鋪地址以後,立刻對吉溫提出:現在滿城觀燈,很難從別處運來修復物資,不如就地取材,比如慈悲寺門前懸掛的那些大燈籠。

這個理由完全合理,直接就被批準。然後姚汝能借口檢查,爬到其中一盞燈籠前。

他知道,在遠處藥鋪裏頭,岑參正看著這個燈籠,玩著韻字轉換的遊戲。姚汝能撥轉燈籠,把信號發出去,默默祈禱岑參能夠注意到這個變化,並及時解讀出來。

時間緊迫,姚汝能只能告訴岑參,盡快帶聞染離開,闖入火場,來到靖安司右偏殿附近的圍墻。

之前李泌在隔壁慈悲寺的草廬裏,設立了一個臨時議事廳,並在圍墻立了兩個木梯,方便來往。這個草廬的存在,只有李泌、張小敬、姚汝能、檀棋和徐賓五個人知道。

岑參不愧是詩人,果然準確捕捉到了這則消息。他立刻搶了一匹馬,帶著聞染沖入火場,然後迅速翻過圍墻,撤走梯子,躲到草廬裏。元載再神通廣大,也想不到,靖安司在隔壁慈悲寺裏還有個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