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闕齋讀書錄卷六(第3/6頁)

第五十七首。

首四句,有時移勢異、舉目山河之感。“翩翩”二句,言時移勢殊,我亦遺世遠舉,不效世之聾瞆貪戀祿位茫然不知玉步之已改也。

第五十八首。

此首亦有高舉遺世之意。末二句,似譏拘守禮法之士。

第五十九首。

二三者,似亦刺魏臣而二心於晉旋盛旋敗者。

第六十首。

少年欲從軍立功而晚節悔恨者,念仇敵不在吳蜀而在堂廉之間也。

第六十二首。

此首或指孫登、嵇康之流。

第六十三首。

此首自述其韜精匿志觀物自怡之素。

第六十四首。

首二句與第九首相似,而基字不如岑字之穩。末句思妖姬,語尤不倫。疑非阮公詩,後人附益之耳。

第六十五首。

以王子晉比曹芳,以浮邱比司馬懿。

第六十七首。

此首似譏司馬懿厚貌深情,善自厲飾。

第六十九首。

明珠句,似用鄒陽明珠暗投之意。千,即投也。並一餐,即並日而食也。將損彼之有余益我之不足,而愁毒已生,公道不可持也。

第七十一首。

此首有冉冉將老,修名不立之感。

第七十二首。

首四句刺馳騖於名利之途者。“勢路有所由”,謂趙孟能賤之也。“更希”句,即毀方瓦合,儉德避難之意。末句疑有誤字。

第七十三首。

前六句似刺賈充、鐘會之徒。

第七十四首。

“寧子”二句,謂寧戚非全不知道者,而飯牛之歌果為何事?而肯以身殉之也!薄寧戚而慕巢由,阮公之志事著矣。咄嗟,猶須臾也。言榮來辱去,辱來榮去,不過須臾間事,吾但味吾道真而已。

第七十六首:“秋駕安可學,東野窮路旁。”

秋駕,作稅駕者誤。《莊子》逸篇:“尹儒學禦,三年而無所得。夜夢受秋駕,明日往朝師。師曰:‘今將教子以秋駕。’”注曰:“秋駕,法駕也。”國藩按:“秋駕”二句,言有才終至蹉跌。東野稷馬力已竭事見《莊子》。

第七十七首。

此首謂死不足憂,但恐有平生親好迫之死於非命。“同始異支流”,謂少年相好之人,中道異趣也,讎怨非他人,乃平生親呢、朝夕聞見之人。一旦異趣,談笑之際,睇睞之間,已成胡越。此有憂生之嘆矣。末句疑有誤字。

第七十八首。

終身履冰,下學上達,皆嗣宗吃緊為人處。

第七十九首。

鳳皇,阮公自況也。“處非立”三字疑有誤。

第八十首。

望佳人而不見,招松喬而不來,將抱孤芳而長逝耳。

第八十二首。

此與四十四首、七十一首語意重復,別無精義。疑亦後人附益之也。

陶淵明集

《神釋》。

“日醉”二句,辨形贈影之言。“立善”二句,辨影答形之言。

《九日閑居》。

時運傾,指易代之事。淹留無成,騷人語也。今反之謂事業則無所成,於道德豈無成耶?

《遊斜川詩序》。

《淮南子》:“昆侖山有層城九重。”陶公因目中所見之層城,而遙想昆侖之層城。觀上文“臨長流望曾城”句,當是斜川有山名曾城,故愛其佳名與昆侖同耳。駱庭芝雲:“曾城,落星寺也。”然雲“獨秀中臯”,則是指山,非指寺矣。

“中觴縱遙情。”

中觴,猶大謝詩之“中飲”,即酒半也。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皆講禮校書)》:“相去不尋常。”

言不近也。

“祖謝響然臻。”

《薦禰表》:“群士響臻。”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古今樂錄》載怨詩始於卞和,繼以班婕妤,蓋傷不見知之意。此篇之末,亦傷世無知己也。

《答龐參軍詩序》:“本既不豐。”

謂索臒瘠也。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回復遂無窮。”

去復來,來復去也。

“晨色奏景風。”

《史記·律書》:“景風者,居南方。”

《移居》:“相思則披衣。”

言起往相訪也。“此理”二句,言此樂不可勝,無為舍而去之也。

《於王撫軍座送客》。

王弘為撫軍將軍江州刺史。庾登之為西陽太守,時被征還京。謝瞻為豫章太守,時將赴郡。王撫軍於湓浦餞之,或邀陶公預宴。

“懸車斂余暉。”

《淮南子》:“日至悲泉,是謂懸車。”

《與殷晉安別》。

“良才”句,指殷。“江湖”句,陶公自指。

《贈羊長史》。

劉裕破秦以後,霸業已盛,玉步將更。故前者思遊中都而九域未一,今者九域已一而世代將改,但當從綺角遊耳。駟馬不貰憂患,貧賤或多歡娛,亦公之素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