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闕齋讀書錄卷六(第2/6頁)

第七首。

魏甘露五年六月甲寅,司馬昭立常道鄉公,在月之三日,陳沆謂此詩即指此事。“三旬將欲移”雲者,謂過三旬即移秋節也。“願者卒歡好”雲者,恐其復為齊王芳、高貴鄉公之續也。

第八首。

陳沆以罄折忘歸為譏黨附司馬氏者,未知然否。至謂末四句為阮公自命之詞,鑒黃鵠之失路,寧燕雀以卑棲,則深得本指矣。

第十首。

陳沆謂此章譏黨附司馬氏者。愚謂前六句似譏鄧飏,何晏之徒,後四句則自況之語,言雖不能避世高舉,猶可全生遠害耳。

第十三首。

求仁得仁,猶雲求禍得禍,蘇李之誅,死自取之耳。

第十五首。

此首自述其抗志自修,遯世無悶。“千秋”二句,言榮名不足稱。“羨門”二句,言長生不足慕,但求有自修之實耳。

第十八首。

首四句,言魏祚將傾。“朝為”二句,指前此被魏之恩澤者。“豈知”六句,言夏侯之屬雲亡,殉國之人未見。景山松,似有所指之人,可信其勁節不改者。

第二十首。

陳沆以此首與“二妃遊江濱”、“昔日繁華子”二章同類並觀,皆以妾婦譏司馬氏也。國藩按:歧路染絲,言變遷不定,翻覆無常,不特燕婉之情如此。即國之存亡,亦不過一反覆間耳。

第二十一首。

阮公自況之詩。

第二十八首。

首四句謂日往月來,月往日來,互有屈伸,不相仇怨。人生有達即有窮,有得即有失,又何怨哉?“豈效”二句,言不學世上小兒營營幹求。朱鱉,阮公以之自況,亦遠遊遺世之意。

第三十二首。

此亦汲汲自修之意。

第三十四首。

《揚雄傳》雲:“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龍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孫,即屈也。此詩畏高行之見傷,必言孫以自屈,龍蛇之道也。

第三十五首。

“願攬”二句,有魯陽揮戈駐景之意。“白日不移光”雲者,欲使魏祚不遽移於晉也。“天階”二句,言手無斧柯,無路可以回天也。

第三十六首。

無形,言無生之始也。《莊子》:“溯其始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生。翳華樹,日中時也,至冥則夕矣。

第三十七首。

天之道陰求陽,陽求陰,氣也。人之道男求女,女求男,情也。古人以不遇為不偶。《詩》《騷》之稱美人,皆求君求友也。此詩之望所思,亦求友之意,似有所指。言天時既嘉,道路無塵,而美人不來,能無感慨?

第三十八首。

此首有屈原遠遊之志,高舉出世之想。

第三十九首。

此首似指王淩、諸葛誕、毋邱儉之徒。

第四十一首。

首四句,謂晉氏網羅人才,庸庸者皆見錄用。“生命無期度”以下,阮公自喻其遊於世網之外。

第四十二首。

首四句,言魏三祖時多良輔賢士。“陰陽”四句,指齊王芳以後之事。“園綺”八句,阮公以自喻也。上世士,即園綺伯陽之倫。

第四十三首。

此首亦遠遊遺世之念。

第四十四首。

“焉敢”二句,當有誤字。淩風樹,亦阮公以自況者。有托根霄漢,終古不凋之意。

第四十五首。

“幽蘭”四句,喻當世之賢士。“葛藟”二句,喻當世之在勢者。

第四十六首。

此首《藝文類聚》所載與今本不同,而義意近優。觀李善《文選》注,江文通《擬詠懷詩》所引與《藝文》同,亦一證也。今從《藝文》定正。國藩按:此首似以鳩自比,以明不慕高位,不貪遠圖之意。

第四十八首。

按:《上林賦》注:“焦明,似鳳,西方之鳥也。”此與鳴鳩並舉,殊覺不倫。末二句與前四句尤為不倫,疑後人所附益也。

第四十九首。

喬松,冀有國楨扶魏祚於將傾者。高鳥,自喻其遺世外也。末二句,謂有伯夷之心,而不學伯夷之跡也。

第五十首。

明達,似指一死生、齊彭殤者言之。

第五十一首。

首四句,言曹氏施厚澤於司馬,而遭其反噬。末二句,言司馬氏機智可怖。

第五十三首。

“大要不易方”雲者,謂貧富貴賤死生禍福,皆有自然之理,雖智巧萬端,不能逃出範圍之外。末二句,言花有榮必有落,人有盛必有衰也。

第五十四首。

前八句,有遠遊遺世之志。末二句,言己雖生於濁世,豈其玉石不分,隨眾人混混而昧於時代之變遷耶?

第五十五首。

按“日夕將見欺”似用季平子“日入慝作事”。

第五十六首。

鹡鸰且飛且鳴,《詩·小雅》及東方朔《答客難》皆以喻汲汲自修之士,此則似譏附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