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1947年是美蘇冷戰戰略確立和冷戰格局形成的一年。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出台後,法共和意共被逐出政府,斯大林推行的聯合政府政策在西歐隨之破產。針對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劃,斯大林在經過短暫的猶豫後,認清了美國借助馬歇爾計劃向東歐進行經濟滲透的企圖,不僅自己抵制,也禁止東歐各國參加馬歇爾計劃。這一事件的重要影響是斯大林決定把擬建中的共產黨新國際機構的職能,從僅僅交換情報,溝通情況,轉變為協調各國共產黨的行動方針,這表明蘇聯對外戰略思想發生了改變。由此,蘇聯戰後初期推行的大國合作戰略就轉變為集團對抗戰略。在1947年9月召開的共產黨情報局成立會議上,聯共(布)中央書記日丹諾夫宣布了“陣營對抗理論”,並通過批判法共和意共,訓導東歐各國共產黨以議會外鬥爭的方式奪取國家政權。隨後東歐各國共產黨陸續完成了建立壟斷政權的任務,而在這方面,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顯然落後了。

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政府各政治力量之間的鬥爭明顯折射出國際舞台鬥爭的影子。隨著民族民主革命的完成,聯合政府的“協議機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共產黨和資產階級政黨圍繞國家下一步該向何處去的問題發生了分歧,雙方都堅持以自己的民主觀念來建立相應的社會制度。在這種情況下,“誰戰勝誰”的問題變得迫切起來。為了取得奪權鬥爭的勝利,聯合政府中的各政治力量進行了分化組合,並逐漸形成兩大政治集團:一方是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為首的左翼集團,它們得到了莫斯科的外部支持;另一方是以國家社會黨為代表的右翼集團,它們努力向西方尋求支持,但它們得到的只是一些空洞的口頭承諾。

這一時期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政府面臨的諸多問題中比較棘手的有兩個:一是1947年夏末的旱災造成的糧食歉收,由此引起的糧食供應問題;二是捷克中央集權主義與斯洛伐克分離主義的鬥爭。哥特瓦爾德政府經受住了考驗,成功地解決了糧食問題和民族問題。

1947年夏末,捷克斯洛伐克遭遇了罕見的旱災,各類農作物的收成與預計產量比較,糧食只達到63%,土豆48%,飼草1/3。[115]政府被迫降低了供應標準,這引起了黑市猖獗。資產階級政黨借經濟困難之機向共產黨發難,把困難歸咎於哥特瓦爾德政府推行的國有化和土地改革方針,說這是拒絕參加馬歇爾計劃的結果;同時唆使農民拒不完成國家收購任務,建議他們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利益。在他們看來,“形勢越壞,對我們就越好”。[116]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哥特瓦爾德政府向蘇聯和美國政府都提出了援助請求,對此,美蘇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因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拒絕參加馬歇爾計劃,美國回絕了捷政府的請求。美國駐布拉格大使斯坦哈特在給華盛頓的報告中寫道:目前捷克斯洛伐克的災難“非常有好處”。“我認為今後約三四個月時間內就要攤牌了,那裏真正緊要關頭就要到來,形勢將發展到使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條件”。“我們最好是聽其自然”,“在我看來,目前階段靠後站和對求援的呼籲充耳不聞,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馬薩裏克對美國的這種態度十分失望,他說:“華盛頓對我(沒有參加巴黎會議)的處境一點也不理解,他們不答應我們所請求的貸款和援助是極嚴重的錯誤。”[117]

而蘇聯領導層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援助請求非常重視。在接到哥特瓦爾德的求援信後,11月29日,斯大林通知哥特瓦爾德:“我們可以向你們提供60萬噸糧食,而不是我們先前答應的40萬噸和你們要求的55萬噸”,並保證“在年末就向你們供應10萬噸糧食”。斯大林還同意可以捷克方面提出的價格購買蘇聯的重工業設備,並建議在最近四五天內就簽訂貿易條約。[118]斯大林不僅滿足了哥特瓦爾德的援助請求,而且還主動增加了援助的數量。其實這一時期蘇聯的摩爾達維亞、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也發生了因幹旱而引起的饑荒。按照赫魯曉夫回憶錄的說法,由於饑荒,在蘇聯國內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況。[119]蘇聯的援助改善了因莫斯科禁止捷克斯洛伐克參加馬歇爾計劃導致的蘇聯在捷影響力下降的局面,而美國的做法則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中的資產階級政黨閣員和普通居民非常失望。捷共對蘇聯的援助廣為宣傳,同時攻擊美國對捷饑荒所采取的行為是“利用饑荒扼殺人民民主國家的帝國主義豺狼的企圖”。[120]

在尋找外部援助的同時,捷共集中力量做農村工作。根據哥特瓦爾德的提議,在政府中組建了糧食問題特別委員會,它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克服糧食供應困難,說服農民履行交售義務,同時揭發地主、富農和其他不履行義務的人。糧食問題委員會的成員主要由工人、有覺悟的農民、各政黨和全國性群眾組織的代表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