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條條大路通京城

可以說,在十九世紀,電報,鐵路,以及蒸汽船出現之前,通信與交通問題成為了限制各個國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最為重要的問題。在當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合理的,而且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並且盡一切可能的完善海上航線,建造航行速度更快的帆船,以此來滿足通信與交通的需要。

信息傳遞所導致的問題是非常明顯的。當時,從楊天奉所在的西亞地區送一條消息回到帝國京城,就算送信人員一直不停,並且在每個驛站都換人換馬,那麽也至少需要十五日的時間,才能將信送回,來去就是一個月的時間。這還算好的了,在顧成林的遠征軍中,因為只能走海路,要想把消息送回帝國,就算選擇最好的航線與路線,並且用最快的帆船,那麽,從阿克拉港到獅城,所需要航行的時間為六個月,而從獅城上岸之後,走陸路,由中南半島的驛站系統將信送到京城,也至少需要十三天的時間,也就是說,來回一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這還得趕上合適的季節才行!

毫無疑問的,通信問題其實是限制帝國快速擴張的主要原因,同樣的,也正是因為在通信方面受到的限制,所以皇帝不得不下放權力,讓領軍作戰的將領,海外總督等獲得更大的權力,以此維持帝國的海外領地系統,以及讓帝國軍隊能夠更有效的作戰。當然,在有楊天奉,顧成林這些將領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嚴重,畢竟這兩人的能力都是超群的,而且對皇帝也忠心耿耿。不過,這畢竟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嚴重的問題。不過,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只是建設更好的道路交通系統,建造更好的快速帆船,盡量縮短通信用的時間。

當然,交通方面的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當時,帝國遠征軍的兵力補充,物資運送等方面主要是依靠海運。海運比陸運的優勢非常明顯,比如,一艘大型商船(運輸船)裝載的貨物超過了兩萬石,如果這要用馬車來運送的話,至少需要裝上一千輛馬車,這就需要一千匹馬,以及一千名馬夫,還有押送的軍隊,需要動用的人力在兩千左右,而一艘大型商船需要的船員只在一百人左右,甚至五十人都足以控制船只航行了。而一支船隊的商船可以達到數十艘,甚至上百艘,而一支地面運送部隊的規模卻很少超過三千兩馬車。也就是說,一支船隊的運送能力是一支馬隊的數十倍以上。顯然,海運在運輸能力方面的優勢是無與倫比的。不過,海運卻有一個非常巨大的缺點,那就是時間!

在風帆時代,船只要借用風力,就不可能隨心所欲的航行,對季節的變化特別敏感。這一點,在海運方面的體現是非常清楚的。從帝國出發,任何一艘前往西洋的船只都要受到季節的影響,這是季風所造成的,而且是無法改變的。每年,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最適合船只向西航行,同樣的,也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最適合船只從西洋返回帝國。因此,海運的時間限制特別的明顯。另外,因為受到風力因素的影響,所以海運的速度也不快。比如,從廣州港出發,到達白羊王國南部的港口,需要花費大概四個月的時間。相反,走陸路的話,卻只需要兩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而已,因為陸路本身對天氣並不是很敏感。

顯然,在風帆時代,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都有著自身的局限性。為了保證帝國遠征軍能夠獲得足夠的物資,所以,讓兩條運輸通道都暢通,並且保持兩條運輸線路都能夠發揮最大的功效,這成為了帝國遠征軍能夠戰勝敵人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當時,帝國的海上貿易已經非常的發達了,雖然柴氏家族的衰落對帝國海上商貿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卻讓更多的商人獲得了進入海上商業活動這一領域的機會。在柴氏家族退出帝國歷史舞台之後的五年時間內(也就是朱祁鈺推廣政府改革的那五年),帝國的商船隊規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很多。比如,當時葉氏家族新辦的帝國北方航運公司就在五年內擁有了至少八百五十艘商船,鄭夢秋的鄭氏集團也擁有了一支規模在五百艘商船以上的貿易船隊,而胡大名更是厲害,他在短短五年時間之內就成為了帝國在西洋地區最大的商人,屬於他的商船超過了一千五百艘,幾乎控制了整個西洋地區的海上貿易活動。另外,還有三十多家海運集團擁有上百艘商船的規模,而那些擁有幾十艘,十幾艘,以及幾艘商船的小型海運公司更是數不勝數了。

按照當時帝國政府與這些商人簽署的協議,所有海運公司的商船都嚴格的按照帝國軍用運輸船的標準建造,其使用的材料,以及建造的標準與戰艦相差無幾。為此,帝國的造船工業都是全力生產,很多船廠不得不配備兩班工人,每天十二個時辰不停的生產艦船。另外,生產艦船用材料的工廠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當時,大沽港是帝國最重要的戰艦建造基地,最初只有兩座木材處理工廠,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烘幹橡木,這是建造戰艦與船只的最重要的原料,在帝國海上商業發展的最為迅猛的這五年中,大沽港的木材加工廠已經擴大到了八家,而且每一家工廠的規模都擴大了很多。當然,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樣的,因為大量的商業訂單,讓這些工廠都是全天不停的在生產,並且不斷的雇傭更多的工人。另外,建造艦船所需要的帆布(風帆所需要的布料要比普通的布料厚很多,而且大很多,這是考驗一個國家紡織工業水平的表現),鐵釘(用來契合船板的,這直接關系到了艦船的牢固,同時也是考驗一個國家鋼鐵冶煉工業能力的表現),青銅冶煉(制造火炮用的),大型水力鍛造工廠(主要生產艦船上用的鐵錨),食品加工業(遠洋航行時,食品,以及水都是用木桶儲備的,而且大部分食品需要進行粗加工,以減少船只的負擔)等等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