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日不落帝國

帝國政府改革是根本,不過,當時“明帝國”這個詞的含義已經被擴大了很多,在很多時候,明帝國所指的並不僅僅是那個東方的超級大國,而是一個超級國家集團,是一個以明帝國為核心,由另外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王國,數以百計的海外領地,殖民地等國家和地區所共同組成的超級國家集團。從大東洋對面的美洲大陸西海岸,到大南洋上的澳洲大陸,再到遙遠的非洲大陸,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陸地面積,以及三片廣袤的海洋。因此,“明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含義擴大了的詞,一個象征著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詞匯。

明帝國第一次被人稱為“日不落帝國”,那已經是十九世紀的時候了。不過,在朱祁鈺時代,明帝國第一次成為了“日不落帝國”。而要管理這個龐大的帝國,本身也是一件很復雜,麻煩的事情。當然,基礎是明帝國的本土,這是明帝國控制海外領地,殖民地,以及戰勝其他敵人的基礎。不過,那些附屬國,海外領地,殖民地對明帝國來說,也同樣的重要。而在這五年的時間裏,朱祁鈺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為管理帝國的海外利益而尋找一個穩妥的辦法。

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朱祁鈺要想管理好這麽一個龐大的帝國,本身就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事情,而且,在通信條件受到限制的情況之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區別對待各種不同的領地。這其中包括了帝國本土,帝國的附屬國,海外領地,以及殖民地。這四種不同的領土屬性,讓朱祁鈺不得不尋找四種不同的辦法來進行管理。

本土的管理就沒有什麽好多說的了,這其實就是帝國內政的問題,即政府改革。當然,本土是帝國的基礎,帝國可以喪失海外領地,但是卻不能讓本土受到威脅,這是帝國的底線。同樣的,本土的穩定,這也是保證帝國海外利益的關鍵性力量。換句話說,只要明帝國本土不出現問題,那麽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戰勝,甚至是威脅到明帝國。當然,明帝國的最大威脅其實就是自己,是自身內部的矛盾。當然,在前面已經說過了,為此,朱祁鈺花了五年的時間來改制帝國的政治制度,這就是要保證帝國本土的穩定。而帝國本土的穩定,又是維護帝國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穩定的關鍵。

在對待帝國的附屬國方面,朱祁鈺的政策其實也是一分為二的。對於一些傳統的附屬國,比如說朝鮮,以及中南半島上的那些王國,帝國的態度是很寬容的,而且為這些國家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比如在當時,朝鮮王國得到的幫助就遠遠的超過了其他的附屬國,每年,朝鮮王國與帝國的貿易來往非常的巨大,而且,當時帝國已經有商人到朝鮮去開辦工廠了,因此,可以說,朝鮮本身就是除帝國之外工業發展得最迅速的國家。另外,白古王國,錫蘭王國這些國家也都得到了帝國的全力支持,成為了帝國的重要輔助力量。

另外一些王國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樣了。這其中以白羊王國為典型的代表。名義上,白羊王國是明帝國的附屬國,不過,實際上,明帝國與白羊王國只是同盟關系。如果按照正常附屬國的待遇,白羊王國在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戰爭的時候,明帝國就應該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並且出兵參戰,另外為白羊王國提供大量的援助。顯然,在這三點中,明帝國只做到了一點,即派遣了一支規模有限的軍隊進入白羊王國參加作戰行動,另外,明帝國沒有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同時,明帝國也很少向白羊王國提供援助,白羊王國只能花費重金從明帝國購買作戰需要的軍火物資。

不過,不管這些附屬國受到的待遇怎麽樣,在管理這些附屬國方面,明帝國的政策是差不多的。即盡量少,甚至不敢於附屬國的內政。雖然名義上,附屬國的國王,王太子都應該由明帝國的皇帝冊封,但是實際上,大部分時候,都是由附屬國自己提出了國王,以及王太子的人選,然後再名義上接受明帝國皇帝的冊封而已。另外,在貿易中,明帝國也盡量給了這些國家公平的待遇,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要符合明帝國的利益。因此,當時,明帝國對這些附屬國的管理是很放松的。顯然,明帝國與各附屬國的關系還遠遠達不到邦國的水平,最多只能算是一個緊密的同盟組織而已。

當時,這些附屬國在明帝國的眼裏,其實就是傾銷工業產品的市場,以及廉價的原料產地而已。相對而言,為了維護明帝國的利益,明帝國的海外領地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而明帝國的海外領地主要分成了三類。一是占領區,比如當時明帝國在帖木爾帝國的占領區,其他國家割讓給明帝國的地區等。二是租界,比如明帝國從錫蘭王國租用的亭可馬裏軍港,科蘭巴軍港等。三是主權屬於明帝國的海外領地,比如東洋與大東洋上那些新發現的島嶼,顧成林在大西洋上占領的島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