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守尼寺,絕望中尋找通天法門(第4/12頁)

女尼明空緊咬牙關,淚水往肚裏咽——母親七十高齡獨居京城,養子不孝老而無依,萬不能給她再添傷悲!

沒有一聲啼哭,可彼此都能感覺到對方的心潮起伏。

如此沉默了好久好久,明空才顫抖著張開嘴:“娘……”那聲音輕輕的低低的,幾乎細不可聞。

“誒!”楊氏卻重重答應一聲,語氣甚是滿足、甚是欣慰,仿佛聽到了世間最動聽的呼喚。

法樂見她們以母女相稱,閉目喃喃:“非人非命非女非男,如空無相無願無為。”

誦經聲並沒能阻遏她們的母女情,明空快步走下石階,攙住楊氏臂彎:“娘親,您……”您還好嗎?這話豈用問,一個孤老太太能過得好嗎?明空話說一半又吞了回去。

楊氏早看穿女兒心思:“我一切都好,你莫惦念,倒是你……”

“我也很好。”明空趕緊道,“寺裏衣食比宮中不差……”就是衲衣蔬食不見葷腥,“孩兒住得也算舒服……”就是簟寒席冷孤寂無眠,“師傅教授的經義我很喜歡……”絮絮叨叨難入我心,“師姐妹都很和順……”暮氣沉沉一群行屍走肉,“孩兒現在挺安然的……”晨鐘暮鼓陳規戒律活活把人悶死,“您一心向佛,可惜未能如願。如今孩兒替您圓這心願,日日佛前祈禱,保佑您還有姐姐、妹妹。”

楊氏自知女兒言不由衷,卻強作笑顏聽著,但聽她道出“妹妹”二字,不禁心頭一震,滿腔悲意按捺不住,忙把頭壓得低低的。

“娘!您怎麽了?”明空感覺母親的臂腕不住顫抖,趕忙蹲下身觀瞧,見母親已淚水漣漣,“別哭,您別哭,孩兒不覺得苦。”

楊氏悲傷難抑,又見女兒一頭秀美長發成了光禿,更心如刀割,再隱瞞不住秘密,泣道:“並州鬧瘟疫,死了好多人。你妹妹還有妹夫,他小夫妻雙雙……我上輩子造了什麽孽?少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又喪一女,皇天佛祖何故如此懲罰我……”話未說完放聲痛哭。

“阿彌陀佛。”法樂法師大感意外——方才但覺楊氏心思縝密口若懸河,卻不知她遭逢不幸,默默忍受直至見到女兒才哭出來,此老心志之堅超乎常人!法師也不禁憐憫,上前安慰。

旁人尚有悲意,明空卻毫不動容,只是略微蹙眉,撫著母親的背道:“或許命該如此,您不必悲傷。小妹命數雖短,但孝順賢惠一生良善,轉世投胎定會大富大貴。”她說得如此平靜,仿佛死的倒似是別人妹妹。

“我苦命的女兒啊……”楊氏早沒了方才的沉著桀驁,只是放聲痛哭,卻不知她哭的究竟是哪個女兒。

“娘,莫哭!”明空緊緊抱住母親,“還有大姐,還有我!孩兒不會不管您。”

法樂一旁暗自搖頭——身在感業寺,佛法王法兩重天,有你沒你有何不同?雖是寬慰之言,聽著叫人心酸。

楊氏不知是信以為真,還是不願讓女兒跟自己一樣難過,竟漸漸收住悲聲,哽咽道:“對!還有我最最可心的媚兒,袁天罡斷過,你命數非凡,你是娘的希望。要好好活著!”

“咱們都好好活著。”明空緊緊擁著母親,好久才又道,“您今後有何打算?”

楊氏擦擦淚水:“我不想留在長安了,過兩日動身去相州。”她與武氏子侄不睦,當初來京全為女兒,所依賴的是身為宰相的堂兄楊師道。然而楊師道被罷相,前不久憂郁而死,其妻先帝姊妹長廣公主也已亡故;更令人郁悶的是,他們夫婦膝下本有一子楊豫之,竟在居喪期內與姨母永嘉公主通奸,被處死了。楊氏在長安再無可依靠之人,不得不離開。她大女兒武順嫁與賀蘭越石,官拜越王府法曹;越王李貞乃李世民第八子,當今皇帝李治的庶兄,如今擔任相州都督,賀蘭夫婦也相隨在側。更巧的是,李貞之母燕妃也是楊氏表親,先帝駕崩後出宮隨子生活,被封為越國太妃,如今也在相州。

明空連連點頭:“去投奔姐姐和表姐也不錯,那您不回文水看看妹妹墳塋嗎?”

“埋在人家祖墳裏,看了又有何用?再說我回文水住哪兒?難道還要居於元慶、元爽檐下?想起我便有氣。”楊氏說到此處轉而忿忿,“當初他們兄弟做主,善氏大嫂做媒,才將你妹妹嫁與同鄉郭孝慎。若非結下這段婚事,你小妹嫁出文水,何至於身染瘟疫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