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書的祖師爺(第3/3頁)

或者孟子根本就不認為人的身上天生具備“信”的萌芽嗎?可他也沒有特別說明。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宋朝的大聖人程頤當年也曾為這個問題傷過腦筋,“難道是孟子考慮不周,一時疏忽就把這個‘信’字忘記說了?聖人不會這麽不負責任吧?他既然不說‘信’,一定有他的理由。”可到底是什麽理由呢?程頤找來找去,還終於讓他給找到了,“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誠心為四端,則信在其中矣。”

說實話,程頤這個解釋可有點兒牽強。朱熹在後邊一看,得了,還是我來解釋吧。朱熹說:“‘信’這個家夥就好比五行體系裏的‘土’,沒有固定不變的位置和形式,雖然如此,另外那四行卻都要靠了‘土’才能顯形。(我們這樣來理解吧:金能離開土嗎?如果沒有礦山,金屬從哪裏來呢?木能離開土嗎?如果沒有土,連一棵草都長不了。水要是沒有土,就像海洋沒有大陸架。火要是沒有土……火要是沒有土……我還真解釋不清火為什麽非要有土,反正朱熹就是這麽個意思,各位就別跟我較真了。)所以說,‘土’對於五行中那另外四行來說,是始終跟它們在一起的。‘土’和‘金、木、水、火’的關系就如同‘信’和‘仁、義、禮、智’的關系——反正意思是說,孟子雖然在‘四端’裏沒有提到‘信’,但其實這‘四端’裏一直都是有‘信’的。”

——程頤和朱熹的解釋有沒有道理,大家自己判斷,我倒是想起了一個傳統相聲,叫《扒馬褂》,說是某甲經常信口開河,而某乙受了某甲家裏人的好處,陪著某甲到處給他圓話。有一次某甲說昨天刮大風,這風實在太大了,大到什麽程度呢,把井都給刮到墻外邊去了!

某甲這麽一說,別人自然不信,這時候某乙出來了,硬是把這話給說圓了!

某乙也是憋了半天,最後的解釋是:那個墻不是磚墻,是籬笆墻,籬笆墻東邊有一口井,風把籬笆墻刮到井的西邊去了,所以猛一看上去就是“大風把井都給刮到墻外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