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謙虛(第2/2頁)

孟子一臉疑惑,“我說到哪兒了?”

公孫醜提醒:“舉例。”

“哦。”孟子點了點頭,“舉例,舉什麽例來著?……算了,我不舉例了,我還是趕緊把話說完吧,這些插嘴的真讓人受不了!我接著說第三和第四:如果我發現我的論敵開始支支吾吾,我馬上就知道他是自己知道理屈了,我就能抓住他的要害,知道他理屈在什麽地方。如果我上述這些論敵都是從政的人,那他們心裏的政治理念一定是有問題的,讓這些人去治國一定更有問題。”

——看來孟子這是有感而發,我們到此不妨想想前文提到的齊宣王被孟子問得“顧左右而言他”的場面。

公孫醜的眼中充滿了敬仰:“老師,您一定就是聖人!”

“啊?!”孟子一愣,“此話怎講?”

公孫醜說:“宰我和子貢口才出眾,冉牛、閔子和顏淵品格出眾,孔子兩者兼備。可孔子卻說過:‘我的口才還不大好。’從這一點來看,老師您比孔子可不差啊,您一定已經到了聖人的境界了。”

——公孫醜說的宰我和子貢這些人都是孔子門下著名的弟子,這些人在他們的時代裏各有所長,也算得一時的風雲人物。

孟子被徒弟這一誇,馬上從方才的意氣風發變得謙虛起來:“你這叫怎麽說的!你以為聖人就那麽好當嗎?從前,子貢問過孔子同樣的問題:‘老師啊,您是不是已經到達聖人的境界了?’孔子回答說:‘我還差著呢,我能做到的無非是熱心學習而不滿足,耐心教學而不厭倦罷了。’子貢說:‘老師,您說的這兩點,第一點表現了您的智慧,第二點表現了您的仁德,您又有智慧又有仁德,您不是聖人誰是聖人?’”

孟子接著教育公孫醜:“孔子都不敢自居聖人,更別提我小孟了!”

——謙虛一向是中國人的美德,幾千年的歷史上,很少能見到有人自稱聖人、自稱大師的,“聖人”之類的頭銜如果不是由弟子來封,那就是由後人來封。在一開始,這種情況還是表現得很淳樸的,聖人的謙虛也往往不是謙虛而是由衷之言。

孟子謙虛一下,可公孫醜卻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以前我聽說過,孔門弟子當中,子夏、子遊、子張都具備了孔子這方面或那方面的長處,冉牛、閔子和顏淵把孔子的方方面面都學到了,只是沒達到孔子那般博大精深而已。老師,您到底學孔子學到什麽程度了啊?”

孟子把臉一板:“怎麽著,是不是擔心你老師我水平不夠,心疼你那點兒學費啊?”

公孫醜被嚇出一身冷汗,“學生不敢!學生不敢!”

孟子“哼”了一聲:“諒你也不敢!”

公孫醜:“那——”

孟子說:“這個問題姑且不談。”

孟子這時候也來了一手“顧左右而言他”,公孫醜只好轉換話題:“您怎麽評價伯夷和伊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