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播遷中的石敬瑭(第3/3頁)

關鍵時刻,從始至終參與石敬瑭稱帝計劃的心腹重臣桑維翰當時鎮守袞州,得知消息後連忙秘密上表,從契丹人“萬裏赴難”救援石敬瑭講起,又說到開國六年來彼此通歡,相安無事,進而勸道:“……雖卑辭降節,屈萬乘之尊,而庇國息民,實數萬之利。”而後,他又通條辯折了不能與契丹開戰的“七不可”,勸石敬瑭“訓撫士卒,民有余力,便可以觀彼之變,待彼之衰,用已之長,攻彼之短,舉無不克,動必成功。”石敬瑭見密奏後,反復思之,使人密告桑維翰:“朕比以北面事之(契丹),煩懣不快,今省所奏,釋然如醒。朕計已決,卿可無憂。”

石敬瑭冷靜下來,安重榮那邊卻等不及。其實,安重榮一邊大言要滅契丹,一邊也秘密和契丹邊師劉睎暗中聯絡,其真實目的是想回兵入洛陽做天子。契丹人也想安重榮和石敬瑭開戰後,借機因中原事起再次入侵取利,因此契丹對安重榮的“指斥”,也僅僅是作表面文章而已。曾經有一次,安重榮與契丹使節騎馬並行,指天上飛鳥射之,應弦而落,當時觀者萬數,無不歡呼,連精於騎射的契丹使臣也非常欽佩,以所乘良馬敬獻給安重榮,使得這位武將一時間飄飄然起來,自謂名振北方,天下可一箭而定。不久,他就糾集饑民數萬,以回朝入覲為名,大舉攻向洛陽。石敬瑭派大將杜重威迎敵,雙方相遇於宗城,軍才成列,安重榮帳下將趙彥元卷旗奔降,後晉軍因勢奮擊,安重榮一鼓而潰,部下被殺及於路凍死兩萬多,最後他本人也被抓住斬首。

平定安重榮叛亂後的第二年,五十一歲的石敬瑭就得病死去。老哥們這一輩子也確實不容易,前半輩子戎旅生涯,出生入死,為幾姓後唐帝家賣命,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後半輩子稱帝,卻又戰戰兢兢,外憂內患,雖然其當皇帝後慕行節儉,使民間稍得粗安,但千載漢奸的罵名是鐵定的絕案,任誰也翻它不得。況且死才四年,屍骨未寒,後晉就被他手下的將領和契丹人一起滅掉,真正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舊五代史》的作者對石敬瑭的評價倒不失公允:

“晉祖(石敬瑭)潛躍之前,沉毅而已。及其為君也,旰食宵衣,禮賢從諫,慕黃老之敬,樂清凈之風,以布為衣,以麻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而終。然而圖事之初,強鄰來援,契丹自茲而孔熾,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石重貴),兵連禍結,卒使都城失守,舉族為俘。亦由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饑鴆漿而止渴,終取喪亡。謀之不臧,何至於是!倘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茲仁德,惠彼蒸民,雖未足方駕前王,亦可謂仁慈恭儉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