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崩後的身後事

石敬瑭死前有六子,一子早夭,二子為李從珂所殺,二子為叛將張從賓所害,惟有幼子石重睿在生。由於石重睿太年幼,眾大臣擁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帝少而謹厚,高祖愛之……性好馳射”,方面大眼,確有人君之相。

後晉出帝踐位之初,確值艱難之世。北面契丹虎視,南有吳越、後蜀窺邊,加之連年天災不斷,餓殍遍地,國內政治極其不穩定。當時,如果依據桑維翰之計,休養生息,靜待時機,日後事還不得可知,偏偏此時,又出了個好生事端的景延廣。

景延光是石敬瑭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在老皇帝死後時對石重貴有擁立之功。石重貴即位後,景延廣竄掇他對契丹“稱孫不稱臣”,惹得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責備。景延廣更加蠻橫大膽,勸出帝要盡殺在中原的契丹商販,並大言:“先帝(石敬瑭)則北朝所立,今上(石重貴)則中國自策,為鄰為孫則可,無臣之理。”又揚言:“晉朝自有十萬口橫磨劍,要戰則早來!”於是,與契丹人公開決裂。

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十二月,契丹軍隊來攻。轉年正月,契丹軍攻陷甘陵,河北一帶的儲積糧草盡陷於敵。晉出帝驚駭,親率軍隊進駐澶淵,景延廣仍自恃胸中甲兵。契丹兵至城下,派人向城上高喊,“景延廣喚我們來相殺,何不急戰!”此時的景延廣堅持做縮頭烏龜,閉柵自守,始終不戰。

對此,朝臣們議論紛紛,都講:“昔與契丹絕好,言何勇也;今契丹至若是,氣何憊也。”

開運元年(公元944年)三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引兵十余萬來攻,晉出帝石重貴也禦親軍列為後陣,東西濟河,為偃月之勢,旗幟鮮明,士馬嚴整,嚇得耶律德光對左右說:“楊光遠(後晉降將)言晉朝兵馬半已餓死,今日觀之,何其壯耶!”契丹騎兵沖陣,晉軍嚴立不動,萬弩齊發,飛矢蔽空,契丹軍死傷甚重,正要退奔,有奔降的晉兵告知晉軍東陣軍少,契丹軍集中軍力猛功陣東,晉軍不敵敗走,契丹騎兵乘勝追擊。當時正好有數千晉軍在河堤處正趕築水寨,有旗幟從岸邊露出,契丹人以為是晉軍伏兵,沒敢再追。不久,雙方整兵再戰,晉軍又退,勇將李守超以數百軍士短兵突擊,契丹軍稍卻。雙方你來我往,最後,戰場之上,人馬死屍無算,斷箭成鏃,橫厚數寸。夜幕降臨,契丹軍擊鉦而退。

同年八月,契丹軍隊又來入侵,晉出帝不得已,再派十五將出征。轉年三月,雙方大戰於陽城。契丹鐵騎如墻而來,後晉步軍以方陣禦抵,並選勁騎迎擊,大戰二十余合,契丹騎兵不敵,渡白溝而去。後晉中下級將領都認為,契丹主自己將兵前來,實為勁敵,如不血戰,必不得活。於是鐵下心來死戰,雙方騎兵步兵交戰成一團,殺聲震地,後晉士兵無水,取泥水絞汁而飲,艱苦異常。雙方混戰之中,忽然大風揚塵,風勢轉猛,猶如黑夜(肯定是當時罕見的沙塵暴,當時北方植被還未被破壞),晉軍齊力進擊,契丹大敗,耶律德光本來坐在禦車裏指揮,敗退後見追兵漸及,忙跨上一只駱駝,狼狽奔逃。

後晉眾將踴躍,要求追擊亡寇,身為統軍的杜重威(石敬瑭妹夫,晉出帝姑夫)卻說:“逢賊不死就是萬幸,還想得活後再便宜嗎?”他於是下令停止追擊,喪失了絕好的擊滅契丹的時機。杜重威以皇親大將之重,在成德軍節度使任上,每逢契丹進兵,只知閉城自守,未嘗派一兵一卒救援鄰近的晉朝城池。常常有數十契丹騎兵驅趕成千上萬俘虜的漢人經過城下,杜伏威“但登陴注目,略無邀取之意。”

開運三年(公元946)冬,晉出帝石重貴竟下命讓這個草包姑夫杜重威統領十萬大軍北去抵禦契丹。軍隊至瀛州,晉將梁漢璋與契丹交戰陣亡,杜重威馬上回軍,駐軍武強。聽說耶律德光親自南下,他又馬上西趨鎮州,在中渡橋與契丹平滹水而營。

十二月八日,晉將王清等數千人渡河進擊,為契丹所敗。雖如此,後晉軍主力未傷,而且先前曾大勝契丹,上下皆無懼敵之心。作為統帥的杜重威自己反而十分害怕,暗中派人秘密前往契丹營帳,向耶律德光表示效忠。耶律德光大喜,答應杜重威象扶立石敬瑭那樣要立他為帝。“重威庸暗,深以為信。”轉天,他埋伏甲士於大帳,召諸將議事為名,突然表示要帥軍向契丹投降。“諸將愕然,以上將既變,乃俯首聽命,遞連署降表。”

而後,杜重威集合十萬大軍訓話。眾軍士以為要與契丹兵決戰,個個歡呼踴躍。不料,統師下令解甲投降。沉默過後,晉軍營內慟哭一片,聲如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