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崩後的身後事(第2/2頁)

而後,從前血戰契丹的大將見大勢已去,紛紛降敵,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人不僅投降,還為契丹軍做前鋒,轉頭直攻入都城,宮中相繼起火,石重貴自攜寶劍驅擁後妃十數人,將要赴火自焚,為禦林兵所阻,不得已,奉表稱孫請降。

轉年正月下旬,契丹封石重貴為負義侯,遣送至黃龍府安置,同行的有皇太後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後馮氏、皇弟石重睿,以及兩個年幼的皇子和宮嬪、內官幾十人。在遣送過程中,途經中途橋杜重威十萬兵眾曾經駐營的連營大寨,石重貴仰天大呼:“我家何負,為此賊所破,天乎!天乎!”嚎哭而去。

自範陽開始,一路乏食,宮女、從官采野菜、橡實供食。一行人千辛萬苦到達遼陽,遇見契丹永康王,石重貴的幼子和幼女及內官十數人均被搶走,不久,寵姬趙氏、聶氏也被契丹貴族強掠而去。在東北建州苦寒之地,石重貴一直熬了十八年,即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才病死,可謂受盡折磨,還不如早早自殺死掉才好。

“族行萬裏,身老窮荒。自古亡國之醜者,無如出帝之甚也。千載之後,其如恥何,傷哉!”撰寫《舊五代史》的北宋大臣這話說得太絕,也太早。

沒有過太久,公元1127年,距石重貴被俘也就才一百八十多年,北宋的徽、欽二帝也被代遼而起的金國俘掠而走,俘辱更甚,靖康之恥,最為漢族臣子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