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忽然而就的”勝利”――王武俊的起事(第2/4頁)

賞罰不均造惡果――王武俊、朱滔的節外生枝

至此,整個河北地區除田悅堅守的魏州和李正已兒子李納據守的濮州外,都重新歸順。“朝廷謂天下不日可平”。

得意之際,唐德宗終於有了當皇帝的感覺,率意而為,於建中三年(公元782年)3月下詔,封張孝忠為易、定、滄三州節度使,王武俊為恒冀都團練觀察使,康日知為深趙都團練觀察使,劃德、棣兩州歸朱滔管轄,並令其還鎮。

朱滔不滿,認為楊榮國以深州獻降自己,應該也轄有深州之地。“朝廷不許。(朱滔)由是怨望,留屯深州”。王武俊自認為是誅李惟嶽首功,比投降的康日知功勞大多了,卻和康日知得授的官職一樣,再看看從前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張孝忠已經是三州節度使,心中更是不平。同時,朝廷又下旨讓王武俊向朱滔供糧三千石,向馬燧供馬五百匹。見此,王武俊更加疑懼,認為朝廷是在削弱自己的實力,說不定唐軍攻下魏博後要對自己開刀。

拒守魏州的田悅得知上述消息後,急忙派人四下活動,先讓參謀王侑等人竄至朱滔營中,卑辭下意致敬後,勸說道:“朱司徒您奉詔命討伐李惟嶽,旬日之間,撥束鹿,下深州,擠兌得李惟嶽營中叛起,王武俊得以乘間殺掉李惟嶽,這個結果,也是司徒您積功所至。天子本來說過誰平滅李惟嶽誰就悉得其境土,而如今又下詔把深州賜給康日知,是自食其言啊。而且,當今皇上本意是掃清河朔,不再讓藩鎮承襲,將要把全部的節度使換由文官接任。我們魏博如果被滅掉,接下來就要打燕、趙的主意,到時朱司徒您也岌岌可危。如果司徒您能哀憐我們魏博,見危施救,不僅有存亡繼絕的大義,而且對您也有子孫萬世承襲方鎮的好處啊。”同時,田悅還說要把統轄的貝州割讓給朱滔。

“(朱)滔素有異志,聞之,大喜。”馬上派王侑馳返魏州,告訴田悅等人堅守以待外援。同時,他派自己的高級參謀王郅與田悅的另一個說客許士則一起去到恒州,又對王武俊做“思想工作”:“王大夫您出於萬死,誅逆首,撥亂根,康日知僅以城降,竟與您同功!朝廷賞薄,外間人無不為王大夫您不平。現在,又聽說朝廷下詔命您出糧馬資與鄰道諸軍,肯定是削弱您的力量。一旦魏州被攻克,朝廷肯定會讓南北兩軍夾擊您以絕後患。如今,朱滔司徒也憂不自保,想勸您共存田悅,並把深州交留您管轄。我們範陽、恒冀、魏博三鎮連兵,手足相保,日後肯定永無後患 !”王武俊深感有理,當即許諾,相約舉兵南向。

朱滔又派人去勸說張孝忠,但受到對方拒絕。

李正已的兒子李納比起魏博田悅,壓力更大。忠於唐朝的宣武節度使劉洽(後改名劉玄佐)已經率兵攻破濮州外城,逼得李納不得不親自跪於內城城頭,哀求改過自新,同時,他派人以其親弟李經和兒子李成務入京為人質,請求給自己機會“重新做人”。如果應機善見,唐德宗應該暫先答應李納,待他開城門投降,什麽事都好辦。偏偏朝中有個叫宋鳳朝的太監逞能,進言說李納窮蹙到頭,不應該再給任何機會,朝廷大軍攻下城池,可以大壯國威。唐德宗耳朵也不硬,覺得“公公”言之有理,下令把李納的弟弟等人囚於禁中,逼得李納窮守孤城,做困獸之狀,並很快與田悅等人聯系接頭,共同抵抗唐軍的進攻。

河北諸道藩鎮力量死灰復燃之際,唐德宗感覺還正在佳處,以為指時可以平定禍亂。皇帝派遣中使下令盧龍(朱滔)、恒冀(王武俊)、易定(張孝忠)集中萬名士兵一起到魏州進攻田悅。

王武俊做事明快,拒不受詔,把傳旨的太監綁起來送到朱滔處。

朱滔召集部伍,說:“將士立功頗多,我上奏朝廷要求賞賜官職,都沒有下文。現在我想與大家一起直奔魏州,擊破馬燧以取溫飽,何如?”問了三遍,眾將不應。如果朱滔要大家去攻田悅,肯定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朱滔忽然要率眾去攻馬燧的唐軍,明顯是要造反,故此將士泄氣,既疑且懼。過了好久,才有將領出來代替大家表態:“幽州之人(指盧龍軍士卒)跟從安祿山、史思明南向造反的,沒有一個人生還。他們的遺屬現在後悔得要命,痛恨叛逆,深入骨髓。而且,朱司徒您兄弟都是朝廷顯官(朱滔官司徒,朱滔的哥哥朱泚官太尉),將士諸多苦鬥也有功勛,只想保持現狀,不敢再有別的想法。”見此回復,朱滔默然,第一次反叛未遂。回大營之後,朱滔與左右定計,誅殺幾十個剛才表態不服從的大將,又重賞屬下士卒以安軍心。

馬燧很快就知道朱滔要叛逆的消息,飛奏唐德宗。由於田悅依舊據守魏州,王武俊復叛,唐廷對朱滔力不能制,思前想後,皇帝想出一個餿主意,賜封朱滔為通義郡王,想以此安撫他。詔旨下後,效果適得其反,朱滔“反謀益甚”,派兵與王武俊一起包圍了趙州。朱滔的表弟涿州刺史劉怦聽說朱滔要興兵救田悅,連忙寫信諫勸:“現在您的老家昌平,有朝廷親自為您兄弟兩人專門命名的太尉鄉、司徒裏,此亦丈夫不朽之名也。但以忠順自持,事無不濟。安、史二人不知逆順,自屠族滅。希望司徒您多加考慮,無貽後悔!”朱滔雖聽不進去,內心也嘉嘆劉怦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