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成事實的割據――藩鎮的成型(第2/2頁)

淄青節度使李正已知悉唐德宗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就上表要求獻錢三十萬緡,以此觀察德宗的為人。“(德宗)欲受之恐見欺、卻之則無辭。”猶豫之間,大臣崔佑甫出主意:“皇上派使臣慰勞淄壽將士,順便把李正已上獻的錢物賜與將士,如此順水推舟做人情,一則使淄青將士感戴皇帝恩德,二則讓諸藩鎮知道朝廷不貪貨財”。

唐德宗大悅,依計行之。“(李)正已大慚服。”(李正已原名李懷玉,高麗人,起身為營州副將。隨唐軍攻討史朝義時,當時的“友軍”回紇軍人恃功橫暴,唐軍上下沒什麽人敢惹這些“雇傭軍”。李正已與回紇一位大酋長摔跤,四周各族兵士圍滿數層。兩個在摔跤之前約定,敗方要被贏方煽嘴巴。雙方一交手,李正已身形敏捷,一閃躲過,進腳抱腰,把回紇大酋長掀翻地在,然後一把從地上揪起,大嘴巴一頓狂抽,“回紇矢液流離”,不知是因被嚇還是被打,屎尿兜了一褲子,“眾軍哄然笑”。回紇人大慚,自此不敢再橫暴如前,李正已自此名貫軍中。不久,他率人驅逐了青州主將(也是他表兄)侯希逸,朝廷命他為節度使,並賜名“李正已”。擁有淄青十州土地後,又與諸道兵夾攻消滅李靈曜,又獲曹、濮、徐、袞、鄆五州。由於每年從渤海等地買賣名馬,加之稅賦征斂,李正已一時間在藩鎮中號稱最強者。加之政令嚴酷,威鎮鄰境。面對如此狂徒,唐廷也封其為饒陽郡王,以司徒兼太子大保。)

郭子儀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軍大將李懷光代替郭子儀掌軍政,並加其為校檢刑部尚書,為寧、慶、晉、鋒、慈等州節度使。

李懷光原姓茹,是渤海靺鞨人,其父茹常在朔方軍中因功多為朝廷賜姓李,名“李嘉慶”。李懷光自少生長軍中,也是一切一槍拼出來的功名,史書稱其“勇鷙敢誅殺,雖親屬犯法,無所回貸。”一旦大權在握,李懷光馬上就把從前和他同位而現在又怏怏不服的宿將史抗等五人一並誅殺,初露控霸一方的威權。唐廷對此,也假裝不知道,奈何不得。

德宗繼位之後,在蜀地淫侈專制十多年的西川節度使崔寧入朝。老哥們入朝後,又耍小聰明,暗使屬下蠻將寇侵州縣,德宗本來已下詔派他歸鎮,大臣楊炎苦諫,德宗就把崔寧留在京城,命朱泚的範陽軍前往其駐地,好歹總算撥了一顆釘子。

剛繼大位的唐德宗很想幹出些大事,重整破爛的唐朝河山。建中元六年(公元780年)3月,派十一個黜陟使(此官設立於唐太宗貞觀年間,類似巡查欽差)分巡天下。河北黜陟使洪經綸“不識時務”(史官以此四字評價,可見這位洪大使確實是個壞大事的書呆子),他見魏博節度使田悅屬下兵士有七萬之多,就下令“裁軍”,罷掉四萬兵,讓這些人回家務農。

本來,田悅“事朝廷頗恭順”,很有順臣守法的樣子,現在看到朝廷要窩心給自己一腳,裁撤士兵,激起他心中嫌怨。但田悅和他叔父田承嗣一樣,屬老奸巨滑之流,他假裝順服朝命,罷裁四萬官兵。然後,他又把這樣已經脫掉軍服的將士召集於一處,激怒他們說:“汝曹久在軍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為黜陟使所罷,將何資以自衣食乎!”士兵大哭。田悅於是“出家財以賜之,使各還部伍“,重新讓兵士歸營。”於是軍士皆德(田)悅而怨朝廷。”

宰相楊炎想收復原州和秦州,就派李懷光和朱泚等人前往涇州集結。涇州諸將知道李懷光軍法嚴峻,又剛剛擅殺朔方五將,就推劉文喜為首,拒不接受李懷光來統軍。

唐廷就以朱泚為涇原節度使。劉文喜不受詔,於建中元年5月據涇州反叛,並把兒子送去吐蕃做人質以招授兵,唐廷馬上下詔李懷光、朱泚去平討。唐德宗非常堅決,對劉文喜索求旌節的要求一口回絕,也不聽信朝中諸臣請求赦免劉文喜的意見。同時,他對涇州城內兵士仍舊象對待唐兵一樣,賜以春服,吐蕃當時又和唐朝剛剛緩和關系,也不發兵相救,不久,“城中勢窮”,諸將共殺劉文喜,傳首闕下。如此,算是德宗給諸藩鎮又“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