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5/7頁)

五代末年,後周世宗柴榮,也是個英明神武之君,不過也迷信讖緯,他聽人說方面大耳之人會取代後周,於是看到禁軍裏有這樣相貌的軍官就找罪名殺掉,就漏掉了一個最勇敢,在他面前晃得最多,最拉風的方面大耳之人,後來又撿到“檢點做天子”的木牌,他嚇得把自己的親戚,威望卓著的張永德從檢點的位置掉開,提拔那個英勇善戰,樸實聽話的方面大耳之人做檢點,最後倒還真應驗了那句“檢點做天子”,而張永德,則一直任勞任怨,安分守己得很……

莫非真是天命在李孟,顏繼祖和陳敏一時間都是無言,天氣寒冷,太監陳敏卻覺得冷汗流下,心中慌張無比,連忙告了聲罪,自去回房休息。

而顏繼祖開始琢磨明白這個讖緯之辭後,渾身變得冰涼,但轉瞬間,一下子又是變得火熱,吏部都給事中本來是要入閣拜相的人物,但外放山東巡撫後,一件件事情出來,再也沒有什麽寸進的希望。

身在山東覺得人生處處兇險無比,滿心想著致仕回家養老,到今日間,聽到這個讖緯,他顏繼祖只覺得豁然開朗,要再想前進,何必在朝堂尋覓鉆營,這身邊的天地就是無限廣大,山東一地,多的都是那種不第的秋風鈍秀才,哪有自己這般聲譽卓著的高士文人,如果……

關外的草原到了十月,完全沒有那綠浪翻滾的生機勃勃,入目間都是蕭瑟的枯黃,走在其中,人根本不會感覺到什麽愉悅,這裏就好像是沙漠,人走在其中,會感覺到渺小恐懼和苦悶。

但居住在這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已經是在這無趣的景色上生活了上千年,現在正是打牧草準備過冬的尾聲。

前些年,每到秋末冬初,王爺和那顏們就要著急各個部落能騎馬的男丁,準備去南面的漢人地方劫掠,雖說上面那些人能拿大頭,可每家每戶也能落點好處,最起碼過冬是不難了。

可漢人那邊越來越難打,自己這邊整天又都是被東邊過來的女真人劫掠,日子是過得越來越艱難。

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是盡可能的把牧草什麽收集齊,然後盡可能的有多遠躲多遠,東邊的那些所謂的清國人,實在是太野蠻也強橫了,搶糧食牲畜還不算,還要把各家各戶的青壯男女搶回去,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現如今朵顏部所占據的哈剌慎周圍,許多蒙古部落都是逃散一空,卻也有許多部落從四面八方趕到這邊來,台吉們每人帶著幾十人,百把人,甚至有的只有十幾人,騎著馬,帶著全副的器械,聚集到了這裏。

大清國的貝勒爺,阿巴泰大老爺帶著兩萬多的大清兵過來了,要去開了漢人的邊墻,到那傳說中富庶無比的內地,大大的撈一筆去了。前些日子,大清的崇德皇帝陛下,已經給各劄薩克的王爺們頒下了旨意,要他們出兵跟著一起南下。

出兵南下,那是毫無風險的,那些漢狗,跟我們蒙古人打還行,但是哪兒是八旗精兵的對手,八旗精銳一出現,那些漢狗都嚇得直接跑掉,哪裏敢打。這就是包賺不賠的買賣,出一趟馬,一年的嚼裹就齊全了,還是向大清崇德皇帝陛下表忠心的大好機會,傻子才會錯過。所以大家都拼命的置辦器械,準備糧草馬匹,選調了最精銳的士卒,要在貝勒爺面前好好表現一下。

在哈剌慎大淩河邊上最好的一塊地段,立著一個巨大的帳幕,直徑大概有五丈之大,高度也有兩丈,這都是牧民們平時根本見不到的。

這個帳幕全用上等的牛皮和上好的毛氈縫制而成,很多地方還襯著上等的明國綢緞,上面還有各種刺繡,有的是最上等的蘇繡,有的卻又是蒙古娘麽自己繡的歪歪曲曲的圖案,裏面繡的圖樣也是千奇百怪,有的是大紅的婚慶繡品,有的是像水鴨的鴛鴦,還有更多是明黃色的三爪蛟龍,這些東西的來源,天南海北,誰也說不清楚,不過,任何人都能看出這些錦緞的質地,非常之上等,就算是最富庶最豪奢最敗家的王爺,那也是萬萬舍不得用這麽好的帳幕的。

大帳裏,一幹錦衣華服的蒙古漢子,互相紮成若幹個小堆,在那裏竊竊私語,每個人的聲音都不大,但是幾百人這麽嘈嘈的,卻搞得這華美的大帳裏像是一個擾攘的大市場。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別,草原上也不例外,喀爾喀人,科爾沁人,喀喇沁人,兀良哈人,他們之間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份認知,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糾葛,更重要的,他們跟大清朝的關系各不相同,他們跟隨大清皇帝皇太極的時間不同、親疏不同,相互跟隨溝通的大清王爺不同,那自然而然的就分出了派系,自然而然要各自紮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