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

木雲瑤越來越有孕婦的狀態,卻是越發掛念在開封城中的父母家人,不過李、羅聯軍不再圍攻開封城,開封城暫時的安全下來,好歹是寬了下心。

十月初,天氣開始慢慢的變冷,一年的收成差不多都是整理入庫,動用民夫丁壯也不怕耽誤生產農事,而且天氣寒冷,不用擔心在暑熱之時那些繁多的疫病,總得來說,到了打仗的時候了。

目前歐曼是跟在李孟的身邊,雖然說收入之類的相當於營千總,但實際的職務卻很模糊。

實際上李孟付給歐曼的薪酬是在內府的收入裏面拿出來的,嚴格來說,這歐曼不屬於膠州營,而是李孟自己聘請的,按照西方的說法,這應該叫做軍事顧問,在膠州營,大家也就歐先生歐先生的叫著,模糊化了。

那次演習中,歐曼所提到的那些,還有現場演練的那些戰術,給膠州營上下的震動很大,但要是實施卻有些阻力。

主要的問題是,按照歐曼的說法,按照目前膠州營的火器配置,大的方隊是有必要的,目前兩營合一營,火銃手不用去管,一千六百人的大方陣正好是西班牙和法國在某個時代的編制。

不過,對於膠州營來說,問題不是軍事方面,而是人員地位的調整,兩個營合為一個營,兩個營地位相等,合二為一之後,誰來做這個大營的統兵官,下面各級的官佐位置又該如何的安排,這都是問題。

眼看著南面的事情已經是大局已定,濟南大營的士兵就要傾巢而出,再有什麽變動,未免對軍心士氣有很大的影響。

但在十幾天的思考商議之後,李孟把這為難變成了好事,給他解決方法靈感的是現代的部隊編制,軍師旅團營,目前自己這邊只有千人的營和統屬一方的軍,幾名參將都是要面對十幾名,甚至是二十幾名千總。

這樣的指揮,未免有些鋪的太開,缺乏效率,而且膠州營雖然能給這些千總將來的榮華,如今的富貴,但這些千總最近幾年在這個體系下,幾乎沒有什麽升遷的希望,人總是要步步上升才有幹勁,才有努力的方向,可這套體系之中,除卻立有大功,分鎮一方的幸運兒之外,其余的軍將就未必有這個機會了。

而兩營合為一個大營,不光是在軍事上面會有好處,而且憑空的增加了一套位置,出來升遷的通道。

兩個營不若合為一個團,一名團總統帥兩名營千總,這團總的人選就是那兩名營千總中的一員,次第上升,空出來的位置有其他人替補上,這一來是可以多出許多升遷的官位,二來是可以實現一千六百人的大方陣。

這個消息和那屯田軍戶改籍的政策一樣,都是在沒有實施之前,先在軍中吹風,說是再有一次大戰之後,按照功勞高低,擇優提拔。

團總、副團總、團火器統領等等的位置,更不要說他們提拔上來之後,空下的那些位置,一時間整個膠州營,從最基層的士官隊副,到高級軍官營千總,都是激動非常,升官的希望就在眼前,接下來的戰鬥該怎麽表現,自然不必說。

屯田兵們因為可以獲得自由民的身份而興奮,士官軍官們因為自己眼前突然展開的前景而激動,一個個政策,士氣越發的高漲起來。

這個兩營合為一團的政策,讓膠州營上下都是驚嘆異常,大帥果然是非常之人,明明是壞事、麻煩事,卻變成了激勵眾將的大好事。

萊黨和兗黨之中,有些和膠州營走得近消息靈通的,對這個政策和往常一樣,都是大唱頌歌,還有人做賦寫詩,歌頌新的大方陣,形容是“巍峨之城”之類的,鬧得沸沸揚揚。

不過在實驗之中,兩個營合為一千六百人的大方陣,特別又是膠州營的軍陣,的確是比那八百人的視覺效果壯觀了不止一倍,想想膠州營這幾年的橫行,這樣的大方陣在現實中會有什麽效果,實在是讓人期待。

上上下下高興,但李孟和歐曼的一次密談卻沒有流傳出來,歐曼對這種大方陣的看法是,未必是最先進的,可目前這是最合適的。

在現在的歐洲,長矛方陣逐漸的變小,而火銃兵在部隊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火銃的射擊越來越成為火力輸出的主力,而長矛則只是為火銃兵抵擋騎兵的沖擊和作為移動工事來使用的。

可膠州營兵器制造局的能力,並不可能制造出這麽多的火銃來滿足需要,火器不足的情況下,也只能是以長矛兵為主了。

眼下的這種大方陣是因為能力不足,不能達到那種最優的表現,才選用了相應落後的形勢,盡管李孟知道這個方陣,甚至是八百人的那種的小方陣也足夠可以取得大部分戰鬥的勝利,但心中卻有一種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