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2/6頁)

目前的歐洲已經是漸漸的甩開了大明,如果不盡快的把華夏從這種混亂的情況下解脫出來,恐怕會這距離會越來越大,那接下來的屈辱和黑暗到底是會不會以另外的方式重演呢,形勢危急啊。

歐曼還提到了甲胄的問題,濟南大營駐紮的地方差不多都是濟南附近的所在,騎著馬很快就可以瀏覽完畢,盡管看得粗疏,可歐曼還是能分析出一些基本的問題,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代的歐洲,步兵團的士兵們已經可以穿上半身甲,帶著金屬的頭盔。

這些盔甲就是李孟在南京得來的那套西洋甲上半身的簡化版,那些復雜的關節,被類似於涼鞋帶扣的裝置取代,頭盔也是如此,沒有了那些復雜的面具機關,盡管沒有那麽多繁復的雕刻和裝飾,可防禦的效果卻差不多。不過穿戴的舒適性下降了很多,肩膀也比較難受,但是額外倒也換來了穿戴的方便性,以前的全身甲,必須找人幫忙,還要動用螺絲起子,現在這些士兵自己就能很方便的套上去。這樣的鎧甲,用鳥槍之類的已經打不透了,更不要說弓箭。

這種盔甲,曾經讓幾百名白人在美洲擊潰過幾萬用石頭武器的印第安人,弓箭基本上不可能打穿這防禦,刀劍的劈砍,長矛的刺殺,要擊破這種防禦也是很困難。而歐曼看來的結果,膠州營的盔甲大部分都在馬軍和親衛隊的身上,普通的步兵,只能是穿著厚布的衣服和氈帽,這個防禦力實在是提不得。

對這個事情,說出來李孟也只是能苦笑了,那種板甲和頭盔的打造,對於膠州營的兵器制造局來說,是很麻煩的工作。

膠州營的兵器制造局,也需要大批的青壯勞力工作,可山東的兵源和田地耕種這一塊對人力的需求也很大,而且兵器制造局的鐵礦和兵器制造,相對來說需要有技術的勞力,對勞力素質要求也是不低。

種種原因,膠州兵器制造局的人力一直是個問題,李孟也曾經想過生產士兵們的甲胄,不過孫和鬥、丁旭和郭棟都是聯名寫信訴苦,如果這一個盔甲所消耗的人工實在是太多,如果在盔甲上耗費的太多,那麽武器制造、修理都是要受到影響。

要知道如今的膠州營除卻十幾萬正規軍之外,還有武裝鹽丁、依附膠州營的豪族勢力,這些都需要各種兵器,兵器制造局滿足這些人的需要已經是頗為的吃力,如果在鎧甲上投入人力制造,肯定會有缺口。

如今的膠州營兵器制造局,鐵匠們的工錢已經比太平年景最高的時候還要高兩倍,可即便是這樣,鐵匠們仍然有願意回鄉種地,不願意這麽繼續幹下去的,實在是太讓人勞累了,疲憊的要命。

聽到這個說法,歐曼·加裏斯也感覺到頗為的無奈,在歐洲這樣的盔甲可都是大批量的生產,他是軍人對制造的流程並不是太懂,但知道價錢,一名長矛兵或者是火槍兵所使用的半身鎧甲加上頭盔,差不多是三到四個杜卡特,折算成銀子的重量,按照歐曼在澳門給商人打工的經驗,這最多也就是七、八兩銀子。

這價錢不貴,而且歐洲的士兵裝備也是大批的采買,沒說什麽工坊生產不出來,怎麽在大明就這麽難。

他來了這幾個月,山東的大小,膠州營的規模,幾乎和歐洲的那些大國差不多,而且平民的生活程度還要超過歐洲,怎麽這盔甲還這麽難生產出來,對歐曼的疑問,李孟只是苦笑,心想或許此時的工業,也已經落後不少了。

只是自己招募來的這些洋人,有了個歐曼·加裏斯,有了個張立普,這就是幸運中的幸運,不能再奢望有什麽精通工業的工匠也傻乎乎的來自己這邊了。

在壽州一帶,官兵和革左五營的戰鬥有了難得的安靜時候,前段時間發生的那場內部火並,讓太監盧九德以為自己有了勝利的機會,但除卻散掉一部分兵馬之外,革左五營原本各自有營頭,各自為戰的局面反倒是得到了改觀。

老回回馬守應居中調度,魏小北和藺養成左右配合,反倒是打得有聲有色,劉良佐本就是不善戰,又是吃了幾個大虧。

期間倒是有個事情讓各方很是無語,革裏眼賀一龍率領幾百親兵亡命出逃之後,居然是投奔到了漕運總督馬士英的手下,眾人心想你不是不願意被招安嗎,怎麽這時候卻去投奔馬士英了。

但革左五營之中也有傳聞,說是藺養成和賀一龍素有矛盾,這次很可能是借機發難,賀一龍也是想到了這個危險,才不願意一同招安。

官兵的副將劉良佐吃了幾個大虧之後,索性是領著兵馬退守到壽州北面的碩陽鎮,率兵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