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6/7頁)

不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錯,這幾年大家都經常南下,去那頭毫無反抗之力的肥豬身上宰割,大把大把的金銀,大群大群的奴隸,大堆大堆得綢緞,還有那堆得像山一樣的糧食,大家的日子都是越過越舒暢,有大把白皙的漢族女人,綢緞衣服也比皮子舒服多了,大家是越過越有盼頭,時不時還有人情不自禁大聲的哈哈笑了起來。

正當這時,突然聽到有人用滿語和蒙語大吼“奉命大將軍多羅饒余貝勒到!圖裏琛貝勒到!”

正在那裏紮堆的蒙古貴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列隊站開,按照地位高低自動排好,同時立場接近的還互相紮堆,這真是一種天才的技能,非後天訓練所能達成。正當大家夥正在整理儀容的時候,兩個高大的擺牙喇親兵一挑門簾子,在門口兩側站好,卻看見阿巴泰穿著團龍褂,戴著暖帽走了今年,他旁邊則是一位二十幾歲的青年人,穿著蒙古袍子,卻套了大清的團龍褂,戴著大清官樣的紅頂子暖帽,顯得不倫不類的,這位確實科爾沁的圖裏琛貝勒。

一眾蒙古貴人們一摔袖子,雖說蒙古長袍沒有馬蹄袖可摔,卻還是像模像樣的打了個千,齊齊的一聲喊:“標下參見奉命大將軍!”有的用蒙語,還有的用滿語,亂七八糟的。阿巴泰也不矜持,邊往主座上走,邊兩邊擺手,請大家起來,當然大家也是理所當然的不起來了。阿巴泰和圖裏琛,緩步走到主座上,盤腿坐下,兩側的貴人們才站起來依次就坐。

這時候,坐在帳幕中間的,是大清國的多羅饒余貝勒和科爾沁一位貝勒爺,坐在下面的,則是大清國的一幹親王郡王,看上去是頗為的滑稽。蒙古的各劄薩克,可都是被大清國封給了親王郡王的封號,地位尊崇無比。

但是他們可萬萬是不敢跟大清方面大帥,有專閫之權的奉命大將軍相拮抗,至於科爾沁的貝勒爺,那可是皇後陛下的侄子,永福宮莊妃和故去的寵冠六宮的宸妃的幼弟,圖裏琛貝勒爺。

誰不知道科爾沁跟大清朝什麽關系,雖然他現在只是個閑散貝勒,並不是吳克善王爺親來,但是誰敢讓他坐在自己下面。

阿巴泰高踞正中,倒也不顯得倨傲,所謂的滿蒙一家,不是說著玩的,滿洲人兵少,蒙古人兵弱,兩相調劑,那才是最好的,特別是蒙古兵只要有滿洲兵帶著,那也是如狼似虎,絲毫不比正牌滿兵差。

這一次阿巴泰統帥大軍總領方面,有三萬七千大軍,也算是難得的大征伐了。

按照皇太極的旨意,每個滿洲牛錄抽調了二十人,鑲藍旗每個牛錄再額外抽調了十五個護軍,也就是擺牙喇親兵,從征的各將自己又抽調了自己的擺牙喇兵,湊出了七千人;蒙古八旗每個牛錄又抽了三十五人,合計五千兵;漢軍八旗每牛錄又抽四十丁,合計約六千人,湊出了一萬八千人,又從三順王那裏抽出了精銳的烏真超哈三千丁,這就是滿洲自己的兵數,合計也就二萬一千人,還有從朝鮮抽調的兩千兵,剩下的一萬四千人,都是蒙古人了,要是不好生籠絡著,就算是武裝遊行,也會出亂子的。

說話前,阿巴泰先是抱拳朝著眾人做了個禮,又是沖身邊的圖裏琛點點頭,才開口說道:

“這次去南邊,是皇帝的大恩典,這才讓兄弟接了這麽個差事。”

說道皇帝兩個字,阿巴泰沖著盛京的方向抱拳為禮,神色肅穆,他這一動作,整個大帳篷內的蒙古親貴,滿清的大將包括那位貝勒圖裏琛都是起身抱拳為禮,以示尊重,這動作有先有後,帳中頓時是亂哄哄一團。

等這裏面安靜下來,阿巴泰清清嗓子開口說道:

“這次去那邊,陛下那邊定下了章程,一路向南,明國皇帝老兒的京師地方不用理會。”

看著屋中那些蒙古親貴懵懂的模樣,阿巴泰笑著解釋說道:

“大清的兵馬幾次入明國,都是在他們京師邊上打轉,那塊地方洗了幾次,早就榨不出什麽油水了,這次咱們去更肥的南邊。”

這話說的可是十足馬匪的腔調,可帳篷裏面的蒙古親貴和滿清的軍將就是願意聽這個,話音未落,帳篷裏面的眾人都是哄堂大笑,有幾個不講究的還在那裏怪叫兩聲。

皇太極的一貫政策,就是讓大家有飯吃,有好處拿,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加入,才能保證蒙古人和漢人的忠心,很簡單的邏輯,也是最完美的邏輯。

從頭至尾,他們都沒有考慮大明那邊或許會有什麽抵抗,滿蒙大軍過去那不是去打仗的,那就是去搶劫撈錢的,剛才進來的時候,都看見了擺在外面的那些大炮,很多人還在琢磨,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