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

大明的俸祿向來以微薄著稱,當然,身在高位的官員也有他們自己來錢的門路,皇帝也是知道這一點,對下面官員的手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罰俸多長時間象征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

不過所謂文人風骨,大家都是在乎臉面的,罰俸等於是當面抽臉,是極為不光彩的事情,如果一個在四品以下的文官被處以罰俸的刑罰,那麽今後若是有升遷任免,上面都會把罰俸這件事拿出來談談,作為評定的依據。

山東巡撫顏繼祖那是吏部都給事中的出身,也是天下士林中數得著的大人物,這處罰當真是把他的聲望全部毀掉了。就算是心中不當回事,也要閉門幾日,表示自己的慚愧和傷心。

但在德州城卻完全的不一樣,三月初,朝廷的旨意下來,山東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恭恭敬敬,誠惶誠恐的送走了緹騎和欽差,等欽差一離開德州城,欣喜若狂的顏繼祖家人買來了鞭炮在城中大鳴大放,熱鬧無比,太監劉元斌則是在城內城外開了兩個粥棚,名義上是德州知州出面撫恤災民,可聽太監的親信人說,這是劉元斌前幾日在某處道觀求告,許下了若幹的大願,此時要來還願,自己掏腰包辦的粥棚。

扣俸祿就扣俸祿,反正兩個人也不在乎這點錢,此時,已經有一批官員的懲處命令開始下達,薊遼的監軍太監,分守監軍,北直隸的各位巡撫,還有領軍的總兵參將,這些文武兩方的最頂尖官員紛紛被剝奪官位,處以死刑。

相比這些連腦袋都丟了的,兩人僅僅短少些微薄的錢財,還是原封不動的官職,這兩相比較,怎麽不會欣喜若狂。

這一切都是李孟帶給他們的,李孟斬首韃虜近千,這個功勞完全據為己有,不給巡撫和監軍幫襯,但李參將,目前應該說是李總兵如此的替同事考量,才有了如今這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而且關於膠州營的軍隊調動,從頭到尾,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劉元斌沒有在這場勝利裏面發表過任何有益的意見,甚至還有些求救、調遣的公文都是會有敗戰的責任,但李孟從來沒有把這些公之於眾。

李孟手中有致他們於死地的證據,可卻讓他們獲得了褒獎,保住了官位和職司,這代表著什麽,今後巡撫和監軍在李孟的面前根本就無法擡頭了,至於說是布政使之類的高官,本就是比李孟低上一頭,談不上什麽管轄。

事實上,在朝廷發下旨意的第二天晚上,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就借著商議要事的理由把總兵李孟請到了私宅之中,鄭重的表示了感謝。

新任的山東總兵李孟對巡撫和監軍太監雖然是笑臉相待,可實際上心中卻頗為的鄙視這兩人,心想若不是為了這個總兵的職銜,為了今後在山東行事方便才彼此的幫襯一下,你顏繼祖不是在奏折中提出來“攘外必先安內”嗎,而今差點要你命的可就是這個“外”了,也不知道你想想自己當初提的那個奏折會不會臉紅。

在李孟沒有穿越的時空,山東巡撫顏繼祖因為濟南失陷,親藩被清軍擄走,在兵部尚書內閣學士楊嗣昌的功過賞罰之中,被定下了死罪,由錦衣衛押赴京師斬首,雖然也曾抗辯自己據守德州是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命令,但沒有絲毫的作用,只得是憤恨被殺。

對於這個時空來講,這件事壓根沒有發生過,李孟也沒有對這段歷史了解的這麽詳細,壓根不覺得自己對顏繼祖有什麽恩情,心中只剩下譏刺而已。

三月下旬的時候,薊遼一帶的軍情文告傳到山東,入塞的清軍驅趕著大批的人口牲畜朝著關外而去,沒有回來的跡象,北直隸和山東的文武官員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心想天下總算是要太平一段時間了。

李孟並沒有返回膠州城,而是率領大軍遷往了附近的濟南城。被清軍擄掠了大批人口的濟南城眼下就是個空城,城內僅有幾千人留駐,多爾袞因為那名貝子的失敗,推斷出在南方有大批的明軍北上,所以顧不得在濟南城中進行臨走前的放火和屠殺,僅僅是驅趕著人急忙離開。

濟南城當日被打下來,完全是因為城內的守軍沒有多少力量,清軍既沒有圍困,也沒有用重武器攻城,整個城池還是頗為的完備,沒有遭遇破壞。

甚至城內的那些平民房屋,官員府邸,還有親藩的殿宇都是保存的頗為完好,除卻金銀財物被搶掠一空之外,有很多房間甚至可以直接住人進去。

在總兵的任命下來的那天,李孟就開始調派人員進城清查駐守,安排大批的民夫勞力把城內各處的屍體和廢墟進行搬遷和清理,同時開始丈量濟南城外的田地,城內外的各種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