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下日落太原城北漢的頑強存在(第7/11頁)

趙匡胤痛打落水狗,北漢天會四年(公元 960年)六月,宋軍馬全義部狂攻澤州,隨後趙匡胤趕到,督軍急攻,烽火三舉,遂克澤州。李筠上天無路,舉族自焚,隨軍的北漢宰相衛融被宋軍活捉。

趙匡胤勸衛融識點時務,衛融慷慨答道:“我家四十余口衣劉氏之衣,食劉氏之食,受人之惠,反背其主,非忠也!今日被虜,也不會為陛下做事,早晚要逃回河東見我主。”趙匡胤大怒:“給臉不要臉,左右,打!”衛融被打的血流滿面,痛呼:“大丈夫死得其所矣!”趙匡胤見他如此硬挺,大為感動,放回衛融,用良藥治外傷,留在身邊。隨後趙匡胤兵發潞州,李守節不敢和趙匡胤作對,開門投降。

正在太平驛“蹲點”視察工作的劉承鈞聞知敗報,這回總算領教了趙匡胤的厲害,不敢留下來和趙匡胤交朋友,嚇的連夜撤軍回到太原。劉承鈞有些後悔沒聽趙華的建議,紅著臉對趙華說:“卿可謂知人,李筠果然是個飯桶。此次朕全師而退,沒損失什麽,只是可惜了盧贊和衛融。”趙華心想:“你還不如李筠呢。跟著你也沒什麽意思。”向劉承鈞告老歸隱。劉承鈞苦留不住,只好由他去,改任兵部尚書趙弘為宰相。

此次南下,軍隊雖然沒有損失,但人才卻損失了不少,盧贊戰死,衛融被俘,趙華又走了,身邊沒有什麽智士。樞密使段恒給劉承鈞推薦了名士郭無為,稱其大才,郭無為本有機會跟郭威效力,但被郭威身邊人給設計趕跑了,郭無為便隱身抱腹山。劉承鈞久聞其名,有點利用價值,便召過來任宰相。

段恒算是北漢的老臣,為人長於治事,但段恒什麽都好,就是手伸的太長,居然管起劉承鈞的家事來。劉承鈞有個寵姬郭氏,準備冊封為妃,但段恒卻說什麽:“此女出身卑微,不足母儀天下。”估計段恒反對郭氏為妃不是這個原因,而是郭氏沒出錢喂飽段恒,郭氏恨透了段恒,俟機報復。

北漢天會七年(公元 963年)七月,北漢宿衛殿直行首王隱、劉昭等人密謀造反,事機不密,被官府給拿了,咬出段恒是主謀。郭氏覺得機會來了,極力在劉承鈞面前搬弄是非:“恒心不善,留之必成國難。”劉承鈞愛女人勝過愛人才,先罷段恒出任汾州刺史,然後遣使去汾州,勒死段恒。

段恒和契丹的關系不錯,契丹皇帝耶律璟聽說段恒無端被殺,大怒,派人責罵劉承鈞:“翅膀硬了是不是?遇事也不給老爹打個招呼,私改年號,收納李筠,擅殺段恒,兒有三大罪,父豈能不問!”劉承鈞下半輩子全指望契丹人幫忙了,一旦契丹變心,自己將死無葬身處。只好奴顏卑膝向契丹父皇帝認錯。耶律璟根本沒瞧得起劉承鈞,冷言冷語給打發過去。

劉承鈞覺得人生很無趣,辛苦一世,均為兒女謀稻糧,真的沒意思。劉承鈞參透了不少,開始信起佛來,他把五台山高僧繼容請來做法事。這個劉繼容籍籍無名之輩,可他的父親卻大名鼎鼎。劉繼容是五代前期“大燕皇帝”劉守光的兒子,劉守光死時,劉繼容年幼,僥幸逃難。後來在五台山做和尚,而且劉繼容是個做生意的好材料,念經之余,發了不少的財。劉承鈞貪圖劉繼容錢財,所以招過來向他討教致富門路。

雖然劉承鈞想逃避現實,但現實是永遠逃避不了的,即使把頭鉆進沙中,但屁股還露在外面,終免不了被人踢上一腳。劉承鈞鉆夠了沙子,探出頭來一看,自己依然夾在遼宋之間,北邊的幹爹貪婪無度,南邊的趙匡胤野心勃勃,劉承鈞急火攻心,又沒有辦法。劉承鈞對宰相郭無為嘆道:“朕無親子,只有繼恩、繼元兩個外甥,但他們兩個能力有限,朕恐劉家基業,旦夕必毀在他們手上。”郭無為也沒什麽辦法,只好默然不應。

相比於耶律璟,趙匡胤雖然對河東虎視耽耽,但趙匡胤為人卻比較和善,不象耶律璟那麽粗野。趙匡胤曾經讓人給劉承鈞捎話:“朕知河東和周家世仇,河東屢次南犯,朕能理解汝之苦衷。現在朕做天子,和你們劉家素無仇恨。但為天下蒼生計,這樣耗下去有什麽意思?是個男人,我們盡出精銳,聚於太行,決一死戰。”

劉承鈞哪敢和趙匡胤決戰?手上幾萬個弟兄還不夠趙匡胤下酒的。為了避免趙匡胤打河東的主意,派人去汴梁,向趙匡胤裝可憐:“河東地寡兵弱,難當大朝十分之一,若大朝來戰,承鈞必死。只是承鈞守父伯基業,不敢少怠,萬一劉家血脈毀在承鈞手裏,將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

趙匡胤真是個性情中人,見劉承鈞說的淒惶可憐,大發善心,對使者笑言 “回去告訴劉承鈞,朕知劉承鈞仁孝,誰其無祖宗?終朕之世,必不北向,給劉家的留條生路。”劉承鈞聞說大喜,不知說了多少趙匡胤的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