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下日落太原城北漢的頑強存在(第8/11頁)

其實趙匡胤明顯是在騙人,之所以現在不動河東,是因為趙匡胤的統一戰略是先滅南方小國,積蓄實力後再北滅河東。如果河東沒有契丹做後台,趙匡胤早就發兵了,豈會一等就是十幾年?當然趙匡胤“天性仁恕”,即使滅了河東,也不會把劉承鈞怎麽樣。當然,最主要的是劉承鈞身邊沒有花蕊夫人這樣的絕色,不然不出七天,劉承鈞也會被趙匡胤給“想”死了,哈哈。

劉承鈞已經在河東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威福享盡,大限也快到了。北漢天會十二年(公元 968年)的七月,劉承鈞一病不起,臨死前持郭無為之手,淚流滿面,讓郭無為看他薄面,好生輔助劉繼恩,能活哪天算哪天吧。未已,劉承鈞病死。

劉繼恩在養父死後,還沒敢立刻繼位,先派人到契丹告哀,得到耶律璟的允許後,才放心的在太原稱帝,並尊養父為孝和皇帝。契丹人是如何對父祖熙氣指使的,劉繼恩清楚的很,他根本不敢招惹契丹人。

而汴梁城中的趙大皇帝,聽說劉承鈞死了,大喜,也顧不得曾經許給劉承鈞的“千金之諾”,本來就是哄弄小孩子的嘛,何必當真。北漢天會十二年(公元 968年)八月,趙匡胤布局河東,對劉繼恩下手。以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黨進、宣徽南院使曹彬為一路,建雄軍節度使趙贊、絳州防禦使司超、隰州刺史李謙溥為一路,棣州防禦使何繼筠、懷州防禦使康延沼為先鋒,北上伐漢。此時的劉繼恩正在城外為養父守靈,雖然古訓“禮不伐喪”,但相對於“禮”,世人更看重的是利,禮是虛的,利才是真的。

宋軍大進,在洞渦河一線大敗北漢軍,北漢軍民看趙匡胤這次來絕非是順走幾頭牛、幾只雞那麽簡單,恐怕這次劉繼恩真的躲不過去了,人心大亂。北漢供奉官侯霸榮是個反復小人,曾經在劉承鈞和趙匡胤之間來回穿梭(想起李仁達來了),侯霸榮見勢不妙,趙匡胤實力太強,劉家的快要失勢了,不如借劉繼恩的人頭去投趙匡胤,立下大功一件。

北漢天會十二年(公元 968年)九月,侯霸榮趁人不備,竄出城溜到劉繼恩居室,橫刀大喝:“寶貝,拿頭來!”劉繼恩正在哭喪,見侯霸榮執械進來,大驚失色:“做甚?”起身就逃,但沒跑兩步被侯霸榮追上,一刀殺死。劉繼恩從即位到被殺,只有六十六天,死時三十四歲。

宰相郭無為聞變,速遣甲兵來拿侯霸榮,侯霸榮只恨自己被雙翅膀,被官軍活捉,亂刀劈死,為劉繼恩報了仇,隨後眾人迎立劉繼恩同母弟劉繼元即位太原。不過坊間一直傳言,是郭無為派侯霸榮刺殺劉繼恩,然後再殺侯霸榮滅口的,不過史書上也沒有確鑿證據,只是“並人疑無為初授意於霸榮,後殺之以滅口也。”

劉繼恩“純孝”,而他的這個同母弟劉繼元卻心腸歹毒,上任後開始燒火,第一把火燒向世祖劉崇的兒子們,劉繼恩殺掉劉鎬、劉鍇、劉锜、劉錫這四位叔父,劉崇的小兒子劉銑機靈過人,假瘋賣傻,僥幸逃過一劫。隨後劉繼元又想起自己發妻段氏被養母郭氏欺侮過,雖然後來段氏發病身亡,但劉繼元卻把這筆賬算在了郭氏的名上,派腹心人範超在孝和皇帝靈前絞殺了郭氏。

劉繼元覺得該死的人都死了,渾身輕松。可惜劉繼元天生就不是一個享福的命,他想輕松,趙匡胤還不答應呢。沒過幾天,宋軍主力就殺到太原城下,趙匡胤寫信給劉繼元:“爾若知機,朕不負你,拜爾節度平盧軍,另,郭無為可守安國軍。”郭無為沒想到自己在趙匡胤的地位如此之高,琢磨起來:“跟劉繼元這個小國寡君實在撈不到多少油水,不如跟著趙匡胤做大鎮節度。”動了心。

可劉繼元卻覺得這買賣太不劃算,平盧軍地處山東,周邊都是趙匡胤的人馬,何況趙匡胤也不會讓自己掌兵權,被趙匡胤當鳥養著,還不如自做小國皇帝。劉繼元手下多不同意,郭無為不想放過這個好機會,開始演戲,拔劍狂號,做自殺狀。劉繼元不清楚郭無為肚裏有幾條蛔蟲,忙下座制止郭無為,並坐於上,問: “公何苦如此?”郭無為假裝好人,嘆道:“陛下大誤矣,河東軍數萬而已,怎麽能擋住宋軍百萬虎狼師?不如從了宋主,至少還能保全富貴。”

劉繼元臉色難看起來,知道郭無為想當宋朝的安國軍節度使,不想和自己穿一條褲子了,當然不從,繼續死守。並急使告於契丹,耶律璟不敢大意,北漢天會十二年(公元 968年)十一月,耶律璟遣南院大王耶律撻烈率軍來救太原,宋軍暫時沒得手,又見契丹援軍前來,只好後退。

從客觀形勢上來看,郭無為說的很有道理,區區河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頂住趙匡胤,滅亡是遲早之事。只是郭無為勸劉繼元降宋並非出於公心,而是出於私利。歷史上那些“為了統一而曲線救國”的豪傑們也都是這樣,降敵雖然出於私計,但他們“客觀”上卻“順應”了歷史潮流,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肯定 “曲錢救國”,誰就敢說當時趙匡胤就一定能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