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一代聖主柴榮的英雄事跡(第8/22頁)

而唐軍劉彥貞部已經到了淮河邊上,防禦周軍。周將李穀有些害怕,不想送死,對眾將說:“南軍勢盛,且善長水戰,水戰我們不是對手,不如退後,等皇帝到來,再做打算。”便率軍回撤至正陽,把糧草也燒了,軍中大亂。柴榮聽說李穀準備撤退,忙派人去阻止李穀胡鬧,但晚了一步,柴榮大罵李穀糊塗。

劉彥貞看到周軍後退,想出出風頭,挺軍北上,也來到正陽。唐軍人多,遍布淮南南岸,陣勢非常浩大。劉彥貞不想錯過時機,全殲李穀部,壽州城中的劉仁贍急忙勸止:“現在不是打速決戰的時候,周軍後隊馬上就跟上來,將軍應該以逸待勞。”劉彥貞聽不進去,甚至不讓唐軍吃飯,催趕著前去進攻周軍。

劉彥貞也命中該絕,正好遇上渡過淮河的周軍李重進部,周軍是吃飽喝足過來的,自然有力氣打。劉彥貞沒聽說過李重進這個人,哪把李重進放在眼裏?

下令布陣,馬軍在前,而劉彥貞有豐富的創造力,將戰馬用鐵條連起來,馬卒都持著用木頭刻的怪獸盾,號稱“揵馬脾”,為了不讓周軍過來,在陣地前面撒下無數的鐵蒺藜。周軍看到劉彥貞在耍寶,都狂笑起來:老子也是見過大世面的,從沒見過這等活寶。

李重進不管劉彥貞搞什麽花活,既然上戰場,早就將生死拋到雲外,還在乎你這個?李重進大喝:“殺!”周軍的將士們叫喊著沖殺過來,唐軍的同志們都還沒吃飯呢,都餓的兩眼昏花、金星亂冒。何況前軍都被鐵條給拴死了,根本沒法動彈。周軍這個樂啊,管不了你“揵馬脾”還是“揵驢脾”了,好一陣屠殺,唐軍死傷殆盡,伏屍三十裏,淮河裏血腥沖天(這就是歷史!),劉彥貞光榮殉國。

而前來助陣的唐軍皇甫暉部和姚鳳部不敢來觸李重進的黴頭,撤到了清流關(今安徽滁縣),而鎮守滁州的地方軍政長官王紹顏幹脆棄城逃回江南去了。

劉彥貞連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都不具備,還打什麽仗?軍人靠什麽打仗?勇敢頑強,但首先要吃飽飯,別說在冷兵器時代軍人要吃飯,現代戰場上不吃飯也能打勝仗的誰見過?而且最愚蠢的是劉彥貞居然把馬軍固定起來,陣地戰講究一個靈活機動,騎兵作戰尤是如此。甚至懷疑劉彥貞是不是被周軍收買了,也不象,因為劉彥貞也戰死了。戰爭的勝負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統帥之間的博弈,南唐軍主帥如果換成是李重進,李重進絕不會做這等傻事,真不知道李璟怎麽會派出這些活寶出來。

過了幾天,大周皇帝柴榮禦駕親臨前線,柴榮對李穀擅自後退非常不滿,讓李重進取代李穀為淮南道行營都招討。柴榮軍於淝水北岸(讓人不禁想起了苻堅),下令猛攻壽州城。城中的劉仁贍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任你周軍大水來,我自有土堰之法,一時沒攻下來。柴榮再發河南、山東、蘇北一帶數十萬壯丁來到壽州城下,協助官軍攻城。

周軍架梯四面攻城,但都被城中唐軍給壓了下去,周軍不服,繼續圍攻,不分白天黑夜,狂攻不止。周軍仗著人多,一拔被打掉了,另一拔再接著上。甚至周軍在城下擂鼓吹號,壽州城內的房屋墻壁都震動不已。而城外的南唐援軍根本打不進來,只好在外圍“觀戰”。

都說唐莊宗李存勖英武神勇,經常親冒雨箭上陣督戰,柴榮比起李存勖似乎更加有魅力。柴榮坐在胡床上,左右侍衛抱劍而立,柴榮指揮三軍攻城。這正好讓劉仁贍看到了,心想“擒賊先擒王,如果能了結了柴榮,我就可以翻盤。”便取出一張雕胎弓,搭箭朝柴榮就射。可柴榮距離太遠,箭距離柴榮幾步之地就掉在地上。

柴榮真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你劉仁贍不是想射死我嗎?好!“來人,把胡床搬到劉仁贍箭能射到的地方去!”侍衛:“……”柴榮大喝:“搬過去!”,侍衛只好照辦。

柴榮又坐了下來,不斷招呼城上的劉仁贍:“劉將軍,朝朕這射!若箭不夠,朕可以給你。”。劉仁贍也不客氣,挽起強弓再射,可這支箭再次落到了柴榮前面不遠的地方。劉仁贍大驚“怎麽就是射不死柴榮?難道這真是天意不成?”把弓丟到地上,仰天長哭:“此城必破,吾必不守,但身是唐臣,終不做乞生之虜!唯欠一死,報我君王。”

劉仁贍射不死柴榮,柴榮也攻不下壽州城,兩軍就這樣僵持著。柴榮沒想到劉仁贍這麽硬朗,派人去城中勸劉仁贍:“劉將軍忠勇無二,義烈可風,但壽春孤城,終不能抗十萬無敵王師。兩軍死戰於此,城中百姓何罪?受此驚恐?降

我大周,位不失三公!”劉仁贍將來使亂棍打出:“回去告訴柴榮,仁贍終死,絕不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