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結篇關於宋朝建立的一些事情

公元960年發生在開封城外的那場事件就是中國歷史非常著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從此開創在有宋三百二十年的江山事業,直至公元1279年陸秀夫懷抱七歲幼主趙昺在廣東崖山投海殉國。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宋朝,一個是賣鞋子的劉裕於公元479年殺掉白癡司馬德宗(司馬德文)建立的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一個就是趙匡胤的宋,巧合的是,兩個宋朝滅亡的時間差了整整八百年。和歷史上許多改朝換代一樣,他們開創新朝似乎都是“身不由已”,都被人“逼上皇位”的。如果從宿命的因果論上來說,他們這樣做並不值得指責,因為他們所取代的朝代也是這樣玩出來的。

相對劉裕從軍三十年立功方才取而代之來說,趙匡胤的得道似乎並不讓人心服。趙匡胤的前主人柴榮如果不是天嫉英才,多活個二十年,趙匡胤到死也不過是個節度使而已,混好的話弄個空頭郡王當當,也就如此了。

但歷史不允許假設,柴榮已經死了,七歲的柴家小兒能擔當得起統一大業嗎?當然誰也不敢說柴宗訓長大之後就不如他老爹柴榮,但這樣的假設毫無意義。趙匡胤逆取順守,兼弱攻昧,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和兄弟趙光義一起完成統一大業(當然有種說法趙宋只是完成了局部統一,但至少也是大部分)。

趙匡胤雖然武將出身,但人品在中國歷代皇帝中算是比較好的,即位之後,他曾經秘密設下一個誓碑,上面有兩條死誓,是留子孫們的。頭一條就是不允許後人擅殺柴家子孫,即使柴家人犯了謀逆罪,也只能誅及其身,不得罪其族。第二條不得殺士大夫及風聞言事者。並說子孫敢違此誓者不得善終!

第一條做的不錯,終宋之世,柴家子孫基本沒有罪受誅的,雖然柴宗訓之死有些蹊蹺。趙匡胤“欺他寡婦與孤兒”,是有些對不住柴榮。不過歷史總是這樣,有時是沒有道理可言的。

南北朝時代,前朝皇帝禪代之後,往往都禍滅九族,相比劉裕、蕭道成、蕭衍等人來說,趙匡胤對前朝皇族已經很仁慈了。

宋朝最讓後人稱道就是的不殺士大夫及風聞言事者,言論相對後面幾個時代相對自由一些,大臣們敢在殿上和皇帝公然爭議,甚至包黑子大聲講話唾了宋仁宗一臉唾沫星子,宋仁宗也只是笑笑。

後來黨爭蜂起,一派打擊壓制另一派,也沒有動輒滅族,被殺的都沒幾個。宋朝最有名的文字獄,北宋神宗時的蘇東坡烏台詩案,動靜很大,但最後宋神宗憐蘇軾之才,不過是流放黃州。

言論管制的相對寬松讓宋朝成為自春秋戰國以來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另一個是明朝萬歷中後期),兩宋文化的高度繁榮,和宋朝統治者的仁治有直接的關系。宋朝雖然實行中央集權,但中央集權不等於個人獨裁,宋朝名臣文彥博曾經說過“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見,宋朝還是比較“民主”的。

趙匡胤是歷史上的大名人,我們一提及趙匡胤,往往腦海中會不由得跳出三個詞來: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燭影斧聲。關於陳橋兵變,盡管史未其詳,但明眼人都知道趙匡胤在逢場作戲。有許多人評論過陳橋兵變,其中清人查慎行有句名詩,說的就是陳橋兵變: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軍情報的是遼漢聯合入侵,趙匡胤這才有機會領兵奪位。奇怪的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遼漢聯兵南下突然沒了下文。遼漢聯兵神龍見首不見尾,怎能不讓人心疑?還有,軍中豈會有黃袍這等宮中禁物?十年前郭威披的是黃龍旗,勉強還能裝的過去,趙匡胤手下那幫人想富貴有些過頭了,也不動動腦筋,十分好笑。

象趙匡胤這樣的人中豪傑,即使這時不動手,以趙匡胤在後周軍界的地位,發生政變也是遲早的事情,或許別人也在想同樣的事情。

當然,兩宋三百二十年,年年胡馬飲河邊,終宋一世,始終被北方強悍的遊牧民族政權所壓制,文治極盛,武功極弱,這也是讓後世詬病最大的地方。宋朝積弱如此,似有情衷可原,如果不是石敬瑭這廝想當皇帝想瘋了,喪心病狂的出賣幽雲十六州,宋朝不會如此被動挨打。宋朝揚文抑武,武人在宋朝極不吃香,地位不如文官。前線打仗,靠的不是臨陣機變,而是大後方皇帝畫出的作戰指令,這樣豈能打勝仗?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稱帝,趙匡胤知道自己的這個位子是怎麽來的,所以他對身邊那些有手握重兵的武將陰懷忌心。自己能玩柴宗訓孤兒寡婦於股掌間,誰敢保證他手下那邊人就不敢再玩一次黃袍加身?

趙匡胤的同鄉趙普是“杯酒釋兵權”的主要導演之一,五代軍閥殺戮族夷,做為一個過來人,對五代經常發生的人間慘劇刻骨銘心,而且他是文臣,在五代文臣是不吃香的。